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 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是不是一个人越成熟就越难爱上一个人?
不是越成熟就越难爱上一个人,是越成熟越能分清那不是爱。
zone和小时说:我喜欢你。
同一天,小时和邓邓说:我喜欢你。
对于突如其来的表白,她有点懵,和我说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只是觉得这个人很好,但是并没有往那个反面想。
然后很惊讶地,她在之后回复我:我可能喜欢邓邓更多一点。
我问:“少一个可能的恋人和少一个朋友你选哪个”
这样的话就像是催化剂般,将放入感情刚刚冒有热气的水瞬间变得咕嘟咕嘟沸腾起来。最后的结果是,时姑娘变成了zone,邓邓成了小时,完美而可悲地成功上演了角色转换,情感互调。
我终于理解了一件事情,为什么做了太久的朋友不容易成为恋人。
喜不喜欢,在一开始就有了答案
没有表白,要么是肯定对方对自己无感,要么是自己并不够爱。
几年间相处,忽然之间的表白,往往最怕那一句:他/她很好,可是我真的没有往那方面想,还是做朋友吧。就这样,双方变成了连陌生人还不如的两个人,毕竟陌生人还可以做朋友。
就像时姑娘告诉我她被人表白了我问她你喜不喜欢他的时候她下意识想到的人是邓邓一样,如果没有把这件事情摆在她面前让她去面对解决的时候,可能就算知道自己的心意也不能勇敢地把那份喜欢真真实实地拿出来。
“那次听你说他有对象了之后我心里挺难受的,但是一直没有和谁说过这件事,所以当时也就过去了,也没有再联系过”
“他可能不喜欢我了”
大部分时候,不把这件事情赤裸裸的撕开摆在你面前,我们往往不愿意去面对。我们总是这样,哪怕让它藏于心底,尽管疑虑万分,却也不愿意去表露自己的心意,因为害怕失去,即便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
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之前一直都有预感,是那种这件事情就是现在还没有发生但是之后一定会发生的感觉。只是我预料到了前半段,却没预料到后半段。
时姑娘她性格善解人意,说话谨慎有度,与人相处也谦逊有礼。
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我以为,至少该有一半是好的。可谁知竟是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结果。
也许,她一直在等待邓邓的主动,可是最终到最后关系的结束都没有等到。女生失败的表白之后,彼此的关系应该是尘归尘土归土的吧,做不成恋人,也成不了朋友。因为芥蒂让彼此连见面都变得尴尬得想要回避。
一直以来。
我们都以为男女双方男生才应该是那一个该主动的,可是渐渐地我们发现社会因素也好,性格因素也罢,男生变得不再那么主动。如今,这把天平像是失衡了一样,失去了最开始该有的规律,因为顾虑的太多因为害怕不能如愿的后果,我们都不再有主动的勇气。
但是,早一点知道结果不也是一件好事么,至少我们还有更多的时间去愈合伤口。
成不了恋人也最终无法成为能正常相处的朋友,最终,我们还是要学着和不想失去的人说再见。
就像是巧合。
在上一个假期回家和邓邓在火车站遇到了,我和邓邓说,一个人其实真的挺好的啊,以后就一个人了。他说,不是那样的!讲了好多,可最终也没有说服我。
之后下一个假期回家的时候再次遇见了他,关系不错,学校在一个城市,回去的也是一个地方,这样的巧合多少还是有一点尴尬,只是都自觉忽略。
交谈之间说到自己交男朋友了,双方现实差距有点大,他笑,调侃我,说到他分手了,我也笑,问为什么,不知不觉间听他讲了好多他身上发生的我从未知道的事情,才意识到,原来这个脸上总也云淡风轻模样的男生背后有那么一些藏在心底的故事。(需要一提的是,那些也许没有这次聊天我基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他说小时知道)
感情是个鬼东西,我们心里明白,却也都不明白,它狡黠得像似鲁迅笔下的猹,你找准位置,看准方向刺下去最后反倒是一场空,而当你失望而归的时候,才发现它竟然就蜷在你的脚下一双眼睛狡黠地望着你,滴溜溜地转。
到头来,猜不透,看不清。
长路漫漫
希望能尽可能陪你走得远
若不能如愿
便祝你每夜安眠 喜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