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管理慌张

慌张是我们身体的自然反应,每个人都会慌张。

慌张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发生变化,这里面有个传导机制:
第一,是你遭遇了某种急迫的情境
第二,这种情境刺激你的意识系统发生了变化,你的身体里面开始分泌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简称“去甲”;
第三,去甲分泌太多后你的身体会发生变化,反应在你的行为上就是慌张

(急迫)情境 ——> 意识(分泌去甲) ——> (行为)慌张

慌张的管理,本质上就是要学会从情境、意识上去控制去甲的分泌水平。管理慌张,有治标和治本的两个方法。

方法一:情感注入(治标)

情感注入是治标,有助于改变情境和意识。找到属于自己的“妙招”,主动注入其他的感觉,可以冲淡原有情境,改变神经物质分泌和发生作用的环境。

例如:

深呼吸;

有人靠用力捏手指,给身体注入了一个被捏的情境和疼的感觉;

有人靠不吃东西,用饥饿感来冲淡紧张感;

帕瓦罗蒂多年演出培养的对付慌张的方法,就是上场之前必须要看到一颗钉子,看到钉子他就踏实了,他那一嗓子“多么辉煌”才能喊上去。

方法二:理性注入(治本)

治本就要靠理性的力量。

会慌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你自己对事情的结果有一个预期,也就是说事先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标准。之所以“慌”,就是因为你担心自己的表现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你担心事情的发展会失控,自己的期望会落空。所以当预计到今天的事,可能会慌张的时候,先想两件事:

- 事先给你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不是合适的?

- 你的准备对于达到那个目标是不是已经充分了?

推演到两种情况:

- 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胸有成竹到没有慌张的理由;

- 理性分析后你发现你准备不足,或者自己无法完全掌控。如果是后者,那就听天由命吧,赵本山说得好,“爱咋咋地”。

在“理性注入”的基础上,再辅之以深呼吸之类的“情感注入”,说不定可以克服你的慌张感。

得到

这年头,研究什么都要跟科学结合起来,连慌张都可以如此科学理性的“管理”起来。不得不说,通过分析目标确定是“胸有成竹”还是“爱咋咋地”,再用适合自己的情感注入来转移情境和意识,哪怕是当众发言、演讲这样让人紧张慌乱的事情,也可以从容应对了。

既然能从容应对,一半的慌张就已经被驱散。加以刻意练习,慌张就能被系统的封锁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