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导向思维。不得不说,这个思维太重要了。特别是刚刚踏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一定要有结果导向思维,可以帮助你避开很多误区。
先来跟我一起做个小测试,测试一下你的逻辑思维:
下面有四个问题,你必须立刻回答,不可以花时间慢慢想,让我们看看你有多聪明。
Q:1.你参加过赛跑,追过第二名,你是第几名?
A:第一名?并不是,因为你只是取代了第二名的位置,还是第二名。
Q:2.你参加过赛跑,你追过最后一名,你是第几名?
A:如果你的答案是倒数第二名,那你就又错了。因为你怎么可能追过最后一名,显然你根本不在队伍中。
Q:3.以1000加上40,再加1000,再加30 ,再加1000,再加20,再加1000,再加10,得多少?
A:5000?当然不是,答案是4100.
Q:4.一个哑巴想买牙刷,他模仿刷牙的动作,成功的向店主表达,完成了购买。那么一个瞎子想买太阳镜,他该如何表达?
A:他只需要张开嘴巴说出来即可,因为他不是哑巴。
怎么样?做完之后是不是发现自己的思维还是有很多误区。
其实,这些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容易被问题的形式所迷惑,而不能够直截了当的去思考结果,从而产生谬误。
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学习那么努力刻苦,还是没法考入理想的大学?
为什么我的任务都做完了,领导还是不满意?
为什么我每天加班工作,老板却还是不肯给我加工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寒窗苦读十余年,最终学校依据的是你的高考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你。
领导给你布置任务,是希望你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老板花钱雇你上班,是为了能够做出成绩,给公司带来效益。
对比一下,发现没有?
你关注的点都是在过程上,而最终的考核项都落在了结果上,这就是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给你带来的困惑。
那么,怎样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呢?
先来看一个例子,买火车票的故事。
今年五一节,xx汽车公司临时决定要派10个人去上海参加一个展会。
每逢节假日,铁路客运就非常紧张,上海这种大都市更是如此。小刘接到任务后,立马上网查询是否有票,但都显示无,于是小刘准备去火车站试试看。4月27日一大早,小刘便奔赴火车站,到了半下午才回来,报告老板说:“售票处人太多了,我挤了半天,排了三个小时的队才轮到,但是窗口所有的火车票包括软卧、硬卧、硬座,无座都卖完了,没办法,我只好回来了。”
老板听了十分生气,还将小刘训斥了一顿,说他不会办事。小刘感到很是委屈,心想,我辛辛苦苦了大半天,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事实上确实没票了,为什么要怪我?
接着,老板又派小张去火车站看看,小张也过了很久才回来,他的回答是:火车票确实卖完了,但是我调查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供老板参考:
1.找黄牛买高价票,每张多花100元,现在还有15张。
2.可以中途转火车,北京-信阳有X趟,出发时间:xx,到达时间:xx;信阳-上海有x趟,出发时间:xx,到达时间xx;
3.如果可以坐飞机,xx日有x趟航班,时间分别是xx……
4.如果可以坐汽车,包车的费用是xxx元;大巴每天有x趟,时间分别是……,票价xx元。
假如你是老板,你会选择重用谁?
很明显,买车票只是一个任务,而去上海参展才是老板要的结果,只要能到达这个结果,过程方式可以再商榷。而老板之所以雇用你,是需要你给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只会陈述事实或者抱怨解释。
一、要想真正做到以结果为导向,首先得避开这三个思维误区。
1.任务不等于结果。
什么是任务?
例行公事,该走的程序都走了。
完成差事,领导要办的都办了。
敷衍了事,差不多就行了。
很多人觉得完成就万事大吉了,但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完成任务是对程序和过程负责,而收获结果是对目标和价值负责。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充分必要关系,甚至有时候根本毫无关系。
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学英语。
刚刚毕业的时候,我很想学好英语,因为我希望以后能去欧洲旅游,并且和当地人自由的交谈。
于是我下载了一个APP叫百词斩,每天抽半个小时背单词,并且日复一日的坚持。每次背完之后都自我感觉良好,仿佛我离成为英语大神又近了一步。
但是坚持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我的英语似乎并没有进步,生活中碰到很多东西依然无法记起对应的英文单词,也说不出几句简单的口语。
可是我明明坚持学习了很久呀,为什么没有效果呢?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以结果为导向。
2.态度不等于结果
再来看一个70颗撞钉的故事。
广东顺德纺织集团在9月份接到了一个订单合同,有一款衣服需要打五种撞钉,共70颗。其中有两种撞钉打破衣服的机率特别高,成功率只有60%。当时有个跟单小郑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
1.他去协调客户看方案是否能改动,客户说70颗撞钉的拼图是卖点,不能改。
2.选了三家合作厂家,做撞钉模具来实验,选定一家后,派了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解决其中两种撞钉的问题。
3.就在最后出货的时候,其中一种原本以为没有问题的撞钉出了问题!导致交货延期,造成损失18000元。
如果你是小郑的领导,你会怎么处理?
两种选择:
(1)批评一下,但是鼓励他的精神,不做其他处罚。
(2)要他承担着责任,给他一定的经济处罚。
通常情况下,中国的老板会选择第一种方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更加科学理性的管理方式是第二种,由于小郑的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理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尽管他是出于好心。
态度和结果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我们表扬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同时也要处罚没有提供结果的人,这样公司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
3.职责不等于结果
职责是对工作范围和边界的抽象概括,没有结果意识,职责就是一纸空文。
举个例子,小明长了颗智齿,去医院拔牙。结果是一个实习医生,一不小心把拔掉的牙齿掉进了小米的喉咙里。
于是牙医说,“先生,非常抱歉,你的牙齿现在在喉咙里,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了,你应该去找喉科医生。”
接着,小明就去找了耳鼻喉科的医生,结果医生检查完发现牙齿已经掉入了胃里,于是告诉小明说,“非常抱歉,你的牙齿已经掉入胃中,不属于我的职责范畴,你应该去找胃病专家。”
胃病专家给他检查完后,称:“先生,非常抱歉,你的牙齿已经进入了肠道,你要去找肠病专家。”
到了肠病专家这里,医生又说牙齿已经不在肠子里了,你需要去看肛门科。
等到了肛门科,小明摆了个屁股朝天的姿势,让医生好好检查了一番,医生吃惊的叫道,“啊,你这里长了颗牙齿,赶紧去看牙医吧,这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
相信你听这个故事,一定会捧腹大笑。没错,要是忽略结果单单去谈职责,恐怕永远也找不到事物的根本,只是在病急乱投医。
二、什么是结果
结果是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价值,是客户愿意用金钱来交换的。公司靠结果在商业社会获得利润,员工用结果体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
三、如何定义结果
结果三要素:
有时间。年月日时,时间节点清晰。做事情一定要有底线,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有价值。可与客户交换,可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衡量。
可考核。量化、可衡量、可检查。
回到学英语的例子,正确的方式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应该先设置一个学习目标(即最终想要收获的结果),这个目标应该有具体的截止时间。比如说我的目标是能够在xx年xx月xx日跟外国友人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接着我应该设置每日的任务,背5-10个英文短句。
最后还需要有评估机制。比如每周末复习本周所学短句,并尝试自己模拟对话。
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练下去,才有可能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进入社会,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始终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希望聪明的你也能学会这种思维方式,人生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