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这件事,顶着“博士”光环的人似乎更为霸气十足。前一阵“到底要不要考博”还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可见其纠结。
博士一词最早出于《战国策·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博士也。’”秦汉时期,博士迅速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路,成为一个官衔。《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别以为这是很高的官员,其实就是图书馆管理员。当然这样职位也出了不少牛人,首推伏生、贾谊、董仲舒。伏生那是响当当厉害,90岁高龄尚能口授《尚书》,其余两位也都名垂千古。到了汉武帝,“博士”开始从行政系统回归到教育系统,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一群老先生开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归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极为开放碰撞。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学者愤世嫉俗,视经学为粪土。五经博士这些老先生自然没有生存的空间。朝廷所设博士就迅速就变成了精通某一技术的职官,含金量大大降低,博士品种繁多,让人大开眼界:如果生在当朝,你还能精通礼仪,ok,你就是太常博士;通晓音律,还能组织祭祀之类大PARTY,太乐博士非你莫属;会算个卦,占个卜,还遇上懂你的知音皇上,不用推辞了,太卜博士就是你。眼花缭乱的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切,还早呢!
隋唐,博士队伍更是浩浩荡荡,新设了医学博士、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博士、州学博士、县学博士,你不需要费心机记住他们是什么,知道都是混教育这口饭的就行。宋代本着大力繁荣“博士”名额的原则,增设了武学、宗学等博士官位,在现职官员中选任博士。在宋朝,你别以为好不容易杀到博士就到头了,不同博士的收入和地位差距堪称屌丝和高帅富。
唐宋博士滥觞,“博士”之名几乎斯文扫地,无限拓展到对独特职业的称呼。茶博士是在茶馆内煎茶沏茶跑堂的小二。当然三百六十行都有奇葩,被称为茶圣的陆羽因有《茶经》一书传世,被唐德宗当面尊称为“茶博士”。但大多数情况下,茶博士成为大家互相调侃的对象,宋人还按照技能的高低将茶馆里的伙计分为“茶博士”和“茶学士”,想必“博士”“学士”的学位高低也始于此吧?
胸怀历史,如今再有博士得瑟学问,你完全不用相形见绌。听听就算了,该干嘛干嘛。博士也好,学士也罢,世情练达,忠于职守,更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