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被疯狂的转载,各大媒体也在跟踪报道文章背后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北大高材生,经济学硕士,在腾讯实习2个月后辞职,经过辛苦的面试,她选择加入浙江银行总部,不过就职一个月后就离职了,因为她发现自己不喜欢银行工作,还是觉得互联网企业有前景。
又经过一轮轮的面试厮杀,她进入了杭州网易。
什么?这也算求职悲欢,她这是在“卖弄”啊?让那些一次面试机会都没有的“简历帝”情可以堪啊?
但是,从她的文章里,可以真实体会到才女的烦恼和感悟,并非纯粹卖弄,而更多的是跟大家分享就业选择和如何突破职场瓶颈,其实还是有蛮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的地方。
即使处于就业食物链顶端的北大学子,仍然感到求职的压力,这才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啊!!她曾经在一篇文章分享她为了应聘一个职位,临时突击研究了6本相关书籍,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在面试的每一个环节里,她都主动出击,并成为一群面试者的领导,也顺利通过了第二轮面试,可是,在最后一轮莫名其妙地被“踢出局”。
她的文字透露出了就业的压力,通过北大才女的求职经历和故事分享,似乎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的就业环境,也告诉我们社会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就业趋势也在慢慢变化。
像这样的案例其实蛮多的,前段时间报道的,留学6年的的海归女孩也被无情的开了2000元的薪水,她的母校还是全球顶级的莫纳什大学。
新闻业相继报道过还有很多女博士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些现象绝非偶然,时代的变化,稍不注意,就被时代的浪潮撂倒,失去自己的节奏。以前的热门行业和职业,现在看来也许并不光鲜。
北大女孩刚辞掉的银行工作,在十年前也是香饽饽,可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银行业岌岌可危,很多银行收益不断下降,被迫裁员,这也是她为什么喜欢互联网行业的原因。
北大才女确实也看得比一般人高远一点,她选择的行业是时代的风口,只有选择引领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落下!前2天,听了亚洲顶尖创业导师陈惠惠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从0到1个亿,你也可以》,其中1期节目《知识变现的时代,你的知识如何最大化的变现?》让我感触很深。
陈老师节目里聊得更多的是如何变现,变现的方法和渠道,还有变现的收益。
而我想到更多的是:我有变现的资格和条件吗?我是知识达人,有一技之长吗?可惜答案是NO。
我开始讨伐过去的自己,为什么不学一技之长,为什么浪费那么多时间!如果我有丰富的知识,我就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平台传播知识,获得收益,很多自媒体大咖不都是日薪过十万吗?
听完这期节目,我开始感到危机四伏,担心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淘汰,所以我必须要启动自己的学习计划,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啊!
这是一个不缺高手,更不缺舞台的时代,没有任何东西比你掌握的知识值钱,知识达人已经成为时代新贵,他们正在开创滚雪球式的收益模式;那些你曾经认为不务正业的自由职业者正在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新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让很多人有“无用感”,每一人都在担心是否被淘汰,这是社会的残酷,更是社会的进步。
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看清时代发展,新时代已经不再有“铁饭碗”,过去提倡的“埋头苦干”,付出就会有回报,把事情做好的职场哲学,似乎要退出市场了。
也许30年后,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被智能机器取代,我们被迫成为闲置的劳动力,你有想过可以做什么吗?
在《商业秀: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这本书提到过这样的一个观点,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它说娱乐业在重构一切行业的规则,重定义你的产品,你的消费者。
作者斯科特·麦克凯恩根据现今商业的发展特征,总结出一个真理: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与用户或者粉丝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必须会玩,玩得好,将成为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马云要开无人超市,亚马逊也要开无人超市,意味着收银员要失业,百度和谷歌都在开发无人驾驶,以为这司机都要下岗。
未来的30-50年里,也许只需要1%的人劳动就可以运行所有的工作,那么99%的人呢?
大部分人都会进入娱乐行业和文化产业,也就是,大家都去“玩了”,无可厚非,一切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无可逆袭,只能顺势而为。巴菲特说:“只有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时代的浪潮滚滚,每个行业都在洗牌,每个职业都被重新定义。
如果不想被淘汰,我们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必须时刻关注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清零的心态,提高学习力,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人才,才可以谋求更适合我们发展的平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缘分;如有不同想法,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