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娱乐记——顽把戏、说琴书及看戏

小时候的乡间,除了过年过节那几天,平日里娱乐不算多,自然也就记忆深刻,毕竟来之不易。

头一个想起来的是看“顽把戏的”。有锣有鼓,还有耍各样把式的,正是小孩喜欢的那种热闹。 我还记得一个大约是安徽来的顽把戏的一家子,来到了我们的村子。这个家庭唯一的姑娘,和善的笑着走过来,在我衣服上别了一根缝衣针,“拿回家去吧!”她说。这是把我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待了。我庄重地跑回家,告诉大人我领到了“顽把戏的针”。这应该是一种朴素的契约:接受了这根针,就是接受了看把戏的邀请,从而也愿意为这演出付出报酬(通常演出后有一个热心的观众领着演员上门去要,钱粮都可,不论多少)。

锣鼓声于是第二天响起;擂鼓的一气儿咚咚咚咚,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围将上来;敲锣的一边铛铛铛铛,一边绕场几周划定一个大小合适的圈,表演就开始了。舞标枪是固定节目,姑娘的兄弟们一起上场,先单舞,后对打,枪尖红缨子上下翻飞,腿脚到处呼呼生风,离我近的时候,我甚至感到黄土的地面上抖起了尘雾......姑娘出场了,表演的是骑独轮车。两个木架子相隔一丈多远架好,一条结实的布带两端紧绷绷绑上,姑娘也不知怎么一来,就跳到上面,手里提着的独轮车放在布带上,两臂张开,小心翼翼坐了上去!姑娘的辫子咬在了嘴里,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锣鼓锵锵地响个不停......姑娘咬着辫梢,那么沉着地,一点一点挪动......独轮车终于走到了终点!全场欢声雷动。大人孩子们心满意足地议论着,各回各家,只等演员收拾了上门“补票”。我那时候没有听说有看了把戏以后还要故意锁门“逃票”的。

还有时不时来村子里“说琴书”的。我记忆中的都是一位老人,操一把二胡,且唱且说且拉;旁边是一位也许是他女儿的姑娘,端坐在一台方方正正的扬琴前,敲出叮叮咚咚的悦耳的声音来,跟老人苍老浑重的唱腔一和,也别有一番韵味。我丝毫不记得表演的曲目是什么,现在想想无非“杨家将”、“岳飞”及“包公”之类,也许已经演了很多场,因为我确乎记得有些老人听众,蹲坐在一边,能跟着唱下去——听的不是内容,是曲儿和调儿。那说琴书的老头儿,据说叫“二罐子”(音),不知道是绰号还是小名儿,是那时候十里八乡有名的说书人。老人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我一个小孩却并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只觉嘶哑沉重,艰涩难懂,远不如作为伴奏的扬琴动听。后来,闲暇时候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说琴书这门艺术,居然就发端于我的家乡鲁西南(古曹州),为民间小曲演唱演化而来;介绍中说,“至清代中期,原来唱曲使用的伴奏乐器古琴和古筝改为扬琴、四胡、古筝、琵琶、简板和碟子,表演为多人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分行当围坐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看到简板,我顿时回忆起来,确实也在表演中见过有这么一副简板,是两条油黑发亮的再简单不过的乐器了。

琴书,是长大后再也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的了。

相比于区区两个人的说琴书的,阵仗更大的是剧团,一般是豫剧剧团。镇上南门那边有个牛马行,有个木头搭成的破烂不堪的台子,勉强可以算作一个舞台,那些辗转各个乡镇演出的剧团们并不嫌弃——毕竟他们多数时候看起来也是破破烂烂的:我曾经有一次看戏,大概是什么帝王将相的故事,总之有个皇帝一样的人(老人们叫皇帝“朝廷”而不叫皇帝,不知何故)在台上踱来踱去的唱,唱腔是激越的,且威仪凛凛,但我分明看到皇帝的龙袍下摆赫然破了一个大窟窿......我看着这窟窿,心想:这是一位多么可怜的皇帝;但是皇帝一直庄重地唱下去,对他破烂的服装视若无睹。我也很快对服装视若无睹了——在戏场里对小孩吸引力更大的是闻风赶来的各色小吃摊。夜幕降临的时候,舞台上的大汽灯打开了,台下的食摊的小汽灯也亮起来,照着诱人的炒花生,五香瓜子,焦米团,糖块,甘蔗......甚至有时来个煎包摊,升起来袅袅的水汽被汽灯烘托得影影绰绰,香喷喷的肉味却真真切切闯进鼻子...... 一个剧团离开小镇多时了,大人们还在谈论、评价着演员们的唱腔和“相”(本乡人对服化道的叫法),小孩们则还谈论着得到一颗桔子糖的那场戏......

看戏的时候有没有买票,已经记不得了,但是牛马行慢慢开始接待不知道哪里来的马戏团和歌舞团,即使小孩也是要票的,一人两元,价格不菲。这些看起来更“现代”的演出,通常被人用巨大的帆布密密的围起来,只留一个口卖票;不买票的人在外面站着,只能听着里面的热闹干着急。我有幸买票去过一两次,却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奇怪。

又过了几年,街头出现了卡拉OK,有了台球室,游戏厅; 再后来,人们家里有了影碟机,小霸王......再到后来,也就到了现在,像我一样的人在眼花缭乱的光和影中追忆着很久很久以前小村庄的为数不多的消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这个庚子年,宅在家里一百多天,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总觉得空闲聊寂,昏昏噩噩。咱是个老陕人,离不开吼几句秦腔...
    闫忠录阅读 723评论 0 1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351评论 2 14
  • 桃花源记(第一部) 曾德顺 第一章 桃 花 五十多年以来,长沙知青陶慕源总会时常回想起他在桃花源插队的日子,那些...
    曾德顺阅读 546评论 0 0
  • 小时候,还有一种快乐叫跟着奶奶去看戏。 奶奶是个戏迷,也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太太,虽然读书不多, 但是,很有文化,...
    素心清浅阅读 1,839评论 4 6
  • 乡村没有什么娱乐,难得有一场戏,也总在夜间上演。 村人在土地上尽了一天的力,把农具收起来,急急地吃过晚饭,就扛上凳...
    敏也阅读 1,206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