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不仅是诗文革新的领军人物,更是北宋文学界的文坛盟主。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因为欧阳修曾官至翰林学士,所以《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北宋苏洵)中的欧阳内翰代指欧阳修。
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军人物,欧阳修不仅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就是说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为主,他的散文和苏轼合称成为欧苏。
除了散文外,欧阳修在诗词方面也有所成就和创新,为宋朝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风气与层面。
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文坛盟主,是因为他对宋朝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以散文所取得的贡献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欧阳修学习效仿唐朝韩愈文章的风格,并在韩愈文风风格的基础之上自由变化,发展了“文从字顺”的散文特点,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例如《与高司谏书》、《原弊》、《朋党论》等文章。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还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
每位大家的散文都有自己的优点,欧阳修也不例外。他的散文优点是能在平易流畅中富有曲折变化,语文课本上的《醉翁亭记》就是最为典型的欧阳修式散文。
开宋赋之先河的人非欧阳修莫属,他将赋的骈偶对仗变成了骈散相间、奇偶错杂的赋文,这样不仅能保持赋体铺陈的特性,又能让文气趋于舒缓,就好比他的代表作《秋声赋》。
欧阳修的诗词(下称欧诗、欧词)独具特性,欧诗学韩愈的“以文为诗”,使得诗歌似文非文,具有散文的特性,如《庐山高》。欧诗的诗风古拙、平易,是诗歌从唐转宋的枢纽,因此欧阳修的诗歌风格也被称为“古文体”。
欧词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具有“思深辞丽”的特点。欧阳修在词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如《踏莎行》),独具个人特色,不仅有花间词的温润秀洁,更有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特点。
欧阳修在词方面没有过多的成就,不过他和晏殊都是北宋初期的花间体词人的代表。欧阳修的情词占比较大。
欧阳修不仅对北宋文坛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开创了一代文风,其创作主张为文章中的道理浅显易懂能够让人效仿,文章中的意思简单明了,能够让人做到(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与张秀才第二书》)。
【注】:
千古文章四大家:唐柳宗元、韩愈,宋欧阳修、苏轼(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柳宗元、韩愈,宋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辙、苏轼)、王安石、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