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沟通力》,作者是罗杰 费希尔,他是“哈佛谈判项目”主任;同时也供职于冲突管理咨询公司和剑桥冲突管理咨询集团,出版过多部畅销书籍,这本书是教导我们如何与其它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当采用理性: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理解: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沟通:作决定前征求和倾听对方的意见、可信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说服,而非强制:有话好商量和接受:认真对待与我们有分歧的人六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做的更好。
我们首先要介绍的是理性: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能摆脱情绪而存在,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要让情感和理智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因为过于冷淡的情绪会削弱积极性和理解力。而过于强烈的情绪会使问题恶化,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压抑情感,情感是动力之源,压抑情绪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那要如何才能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
首先是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注意情绪的变化能帮助我跨越感情冲突。通过实践,我可以暂时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分析双方的情绪,并想出对策。
其次是不要感情用事,要管住自己的行为。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平缓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稍稍休息一下。要减轻情绪波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暂停接触,稍作休息。也可以采用从一数到十。我们都希望考虑周全了再行动,所以不要急于行动。
我们要承认自己有情绪。掩饰感情会在交往中带来问题,我们会掩饰了建立良好关系所必需的积极情绪。我们应该谈论情绪。要想理清那些对双方关系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对策之一就是将它们公开——承认它们的存在,并且谈论它们。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比如:“对不起,但这件事实在有点儿让我生气了。”
也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眼睛看着对方,降低音量,放缓语速,适当停顿以加强语气。“我觉得很烦……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协议的条款上。我想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讨论的气氛。”
第三种方式是直言不讳 ,解释一下自己不满的原因。还可以采用避免责备的方式:“我可能听错了你的意思。如果什么地方得罪了你,请多多包涵。”对于喜欢理性思维的人,可以直接询问:“如果你对这场谈话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请告诉我。在谈判中可以采用”予人方便的方式:“我知道大家都是为解决这件事而来的。要不,你再谈谈你的意见,然后咱们休息十分钟再谈。”
我们要在情绪上来之前有所准备。预测各种情绪反应。预先想到可能出现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我们要求理智行事并不意味着拒绝感情,或忽略压抑感情。相反,我们应当考虑到它们的存在,掌握表达感情的方式,培养积极情绪。在任何人际交往中,真诚对待感情、直言不讳地讨论感情并且共同面对它们,将会帮助我们处理必将发生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在情感与理智之间保持平衡是一项完全积极的策略,它有助于双方之间的合作。
接下来介绍的是理解: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事物。
解决分歧首先要了解问题所在,阻碍我们交流的障碍是我们的个人因素造成的,比如: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知之甚少; 我们害怕知道自己“错了”; 我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了解对方。
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询问对方关注的焦点。对于某些特殊问题来说,其最佳解决方案应当符合双方利益。几乎没有两个人看问题的方法是一样的。所以最好先知道对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好能够知道对方的价值观。
其次是勇于拓新坦诚和自信。不要过早作出决定,要广泛接受新信息,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过失。对自己的根本利益、自己的选择、优势、弱点等情况了解得越透彻,就越乐于坦然地接受新观点。如果我们善于听取意见,那就表明自己具有适应时势变化的能力。
第三是设身处地倾听别人的叙述。也可以采用互换角色的方式去理解对方。还可以用图表显示对方目前面临的选择和利弊。如果我们不能客观的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可以采用求助第三方的策略。通过采取以上积极的措施,我们可以克服人际关系中加强相互了解的障碍。
第三个介绍的是沟通:作决定前征求和倾听对方的意见。
我们在加强交往中可以采用的方式一是作决定前先征求他人意见;因为协商有助于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有助于促进了解、有助于双向沟通、有助于增加可信度、可以避免强迫对方接受既成事实、可以建立认同感;
二是积极倾听对方意见,积极倾听对方的第一步是认识到这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主导谈话,那么要克制自己。第二步是抽出时间,创造有利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机会,要让对方参与谈话、也可以采用询问的方式听取对方的意见。我们自己的表述要清晰、明白,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尽量使用简洁词句,并适当停顿。我们应当避免发表长篇演说,要将复杂问题分成小块加以解释,鼓励双方交换看法,并且稍作停顿,使得双方有时间消化刚才所讲的内容。也可以帮助对方成为积极听众,我们可以让对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我们说过的话,以确认他们的理解无误。
三是预先作好计划,我们要设计沟通过程以避免自相矛盾,首先要明确目的,由于我们的利益常发生冲突,我们所表达的想法也难免自相矛盾。我们要坦诚面对自己的矛盾情绪,通过事先计划,减少情绪干扰。通过制订计划解决棘手问题。事先把将要发生的事情分析一下,也能帮助我打消自己的疑虑,减少对另一方过多了解自己“底牌”的担忧。我们要设计沟通场合和沟通方式。沟通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有效途径。无论我们目前的沟通多么有效,毫无疑问我们还能更上一层楼。
沟通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同对方商量,切实地同对方商量,在作决定之前征求对方意见,并且细心倾听。
第四个介绍的是可信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多数人际交往都在完全信任和极度猜疑两个极端之间徘徊,我们首先要以诚取信,让对方知道我们靠得住、不含糊、守信用、重诚实。但是我们需要承认,仅凭自己的力量使对方行为可靠,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帮助对方建立可信度,它的首要原则是不要轻信别人,以减少风险;其次是要给对方应有的信任;第三是要奖罚并重——不失偏颇,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原则,不能轻易违反我们的原则,但是也要注意把错误行为看做共同问题,而不是把柄,在批评别人时不能翻出陈年旧账,那样会让双方相互攻击,升级矛盾,我们应该凡事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就事论事,不要一概而论 ,还有就是对事不对人。
第五个介绍的是说服,而非强制:有话好商量
我们交流或谈判时不能采用强制的方式,因为如果对方觉得他是被迫的,那么愤怒和沮丧的情绪会压倒理智,我们的相互理解会变得困难,有效沟通将难以实现,对方会认为我们不值得信任,他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和观点遭到拒绝,所以强制手段会破坏达成协议的质量,因为那样不能很好地反映对方的利益,可能会让他感觉看不出有他的独到想法;,在对方眼里,那是不公正、不合理的。
我们应该采用就事论事的方式,并将谈判看成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们不能在交流和谈判中过早下定论。因为过早定论不仅威胁双方的关系,而且即便在我进一步理解了对方的利益所在、双方共同寻求新的方案后,也不能达成一个更好的协议。我们应该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我们必须同时向对方表明,我的意愿并非不能改变——我乐于接受不同意见。我们要更注重寻求利益而不是关注立场,因为关注立场使谈判忽视了利益的存在,只有讨论彼此间的共同利益,交流和谈判才能富有成效。我们还应该创造多种选择,灵活性的态度和方式更容易让双方达成更好的解决方式。尽量使对方心悦诚服,不能使对方没有退路,还要改善自己的选择,我们的交流能力和谈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我能做什么,当我们提出更多的选择,往往会有好的结果。
第六个介绍的是接受:认真对待与我们有分歧的人
我们如果觉得对方不值得交谈,那么理性思维、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值得信赖的行为和说服方式对建立良好关系就完全无用。如果我们排斥对方,会给双方解决问题带来人为障碍,不接受与自己利益发生冲突的人,至少会妨碍双方沟通,我们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因为排斥他人会树立心理屏障,在个人、公司和政府之间,排斥他人,不管是明指还是暗含,都传递了同样的意思: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没什么可从你那儿学的,你根本就一文不值。所以我们应该接受他人,尊重他人,摆脱成见。
我们不能贬低对其持有偏见的一方的价值,我们漠视他们的存在,怀疑他们的观点和利益,那无法达成共识。我们要克服成见,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打破成见的办法是重视对方的个人经历,给对方利益以应有的重视,我首先应承认并考虑对方的利,即使我认为对方已失去理智或心存恶意,我也要承认他的某些合法权益,因为他们同样有利益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
我们应该在一些根本方面平等地对待他们,任何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是平等对待对方。如果我认为自己的资历、经验或知识等条件比对方优越,因而自视高人一等,那么我们会因为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不愿意接受对方。除非客观事实证明有差异,否则就应视为平等。
以上介绍的理性:保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理解: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沟通:作决定前征求和倾听对方的意见、可信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说服,而非强制:有话好商量和接受:认真对待与我们有分歧的人六种方式可以让你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的沟通或谈判,当你学会了以上的方法,对你提高沟通能力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