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地名,不过不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中的地方,而是绍兴地区的一个小镇,是我的老家。镇上有两条老街,一横一竖十字交叉,撑起了一镇繁华。也是很多小镇人,人生中见到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我们小时候,在镇上可以吃到一种小吃——小馄炖。像我们住在农村的孩子,每次当大人带我们去镇上,就会怀着吃一碗馄炖的憧憬之情而去,必须要最少吃一碗。也可以这样说,那没有吃到馄饨的“赴镇之行”就是不完整的。街上的每一家馄炖店的位置,依旧清晰地在我大脑地图里有着清晰的定位。
以前一般去趟镇上大半天就可以来回,中午上饭馆吃饭那是不可能的,抛开“贵不贵”不论,当时作为一个本身自己“种田产米、养鸡养鸭”的农民观念里面,去饭馆点菜吃饭,就会有种像肯德基上校去麦当劳叔叔店里用餐的滑稽感,而且还很容易有“上当”的感觉。
“馄饨”更吸引我们,这样的小吃既可以尝一下鲜,而且价格实在。特别是在三毛钱的馄饨面前,更是“人人平等”。三毛钱你买不了上当,三毛钱你买不来吃亏。
馄饨虽然便宜,但在当时传统手工制作年代,算得上一种非常精致的点心:那时还需要用手工擀出极簿的面皮,簿如纸片,厚簿均匀,不破不穿,而且很有弹性;剁成极细的后腿瘦肉泥,不粘不连。凭此两点,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心甘情愿放弃自己制作,只有上点心店快活一番。
馄饨店有个特点,灶台就在门口的位置,中间有一口大锅,里面煮着开水,那是用来煮馄饨的,灶台下方,摆放着一堆暖瓶子,里面都是滚烫的开水。随着馄饨飞快地出锅,灶台上时时刻刻升腾起一大团一大团白色的热气,甚至溢到街上去,远远就能被望到,勾起人的胃口来。
枫桥小馄炖最大的特点有两个:“皮薄馅小、清淡鲜香。”
在现在人看来,“皮薄”可以理解,“馅小”算哪门子特点?不是越多越好吗?现在的馄炖不都是有一颗不亚于“饺子”或“包子”的心,馅都好大一坨。
枫桥馄饨的馅极小,最多像一粒红豆大小,包馄炖的时候,用小竹片挑起肉,抹一下馄饨皮,所抹上的肉即成馅 (所以这也是肉馅要剁成极细的原因)。
虽然可能也是为降低成本,但是事实上正是“小馅”的特点才是它妙处所在。肉馅因为小,才可以和混沌皮只要在开水锅里一翻一滚,才能有须臾之间皮馅一起即熟的火候,使得混沌皮“香活而滑韧”,肉“鲜嫩而不腻”。
“小馅”也充分证明“少吃多滋味”和“少胜于多”的朴素哲理。
小小肉馅,集三千味蕾宠爱于一身,可以想象咱们的小肉馅,披着一身滑如纱绸的面皮,从舌尖开始,就被欢呼的味蕾争先恐后簇拥、亲吻,跳着华尔兹,迈着轻盈的玉步,滑向喉咙尽头,每一个味蕾热情洋溢,激动万分,和肉馅刚轻轻碰触,旋即分离,甚至有些还碰不到,只能从隔壁幸运的小伙伴上分享一点味道,如此怎能不调动出味蕾的高效作业呢?怎能不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另一个特点“清淡鲜香”奥秘在于馄炖的汤。
很多人总以为汤要好喝就必须是炼制七七四十九天的高汤、骨汤、海鲜汤等,非也! 可能会出乎所有人意料,枫桥馄炖的汤其实是新鲜白开水。这也是为啥灶台边放那么多暖瓶的缘故。
当然也不只是白开水,碗底会放一点调味料:少许盐,一小勺猪油,少许切的细细的土小香圆葱,或者一点榨菜丁,仅此而已;早在几十年前,枫桥小馄炖已经走的是极简主义的路线。
煮熟的小馄炖被漏勺捞起,勺在锅沿嗑两下,抖尽小馄饨上带着的锅里的汤水,此时如芙蓉出水,粉雕玉琢。再盛于一旁刚备好新鲜开水汤的大碗中,真的是晶莹透亮,清清白白,清澈见底。化开的猪油漾出朵朵祥云似得,飘出香味先发而至,沁人心脾。翠绿的香葱像湖面上飘荡的小舟,凝望着碗里的馄炖,蒸腾的热气此时此刻会让你双眼模糊,恍惚之间会让你有“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感觉。真的,枫桥小馄炖就像一幅江南水墨画,清丽淡雅,含蓄委婉。
正确的吃馄炖程序是:
先用瓷勺轻轻圆周方向翻动馄饨,享受一下馄饨轻盈舞动一番的感觉,既可以让调料充分均匀溶解,也可以避免馄饨挤到一起;
然后用勺子先啜两三口汤水,此步也非常关键,其意在于可以“润洗”一下唇舌和口腔,唤醒味蕾,也可以冲刷掉嘴巴里原有的浊俗味道,相当于古时候人读书前喜欢沐浴焚香一个原理;
然后你就可以一勺一个地正式开始享用小馄饨了。温软棉滑,不失弹性和韧性,肉鲜嫩不腻,美味地有些飘逸感,“小”能不飘逸吗?每一只小馄饨,都值得被细细回味。
最后你若想显示一下“体面和斯文”,你可以剩一小碗清汤;而我一般是把汤都喝得一滴不剩的,就是这么放荡不羁的真性情。
吃完后,肚子会觉得几分饱,原则上三毛钱是不负责饱的,它就是让你点开心扉快乐一下。不过相对于小孩,总会觉得欢乐的时间过的特别快,那么快就吃完,心情就略有惆怅之心,不尽兴啊。
不过不要紧,出门左转、沿着老街走上150米,还有一家集体合作社经营的馄饨店,可以坐进去接着吃....以此类推。
然而枫桥小馄饨之所以好吃,是值得思索的。它食材并不珍贵,味道也并非惊艳浓烈,却可以触动人心深处,回味无穷。为什么呢?
我想最妙的是它的“度”把握得好,非常克制和内敛。“小小肉馅”就是万绿丛中一抹红,所有的周边素材都不喧宾夺主,是恰当好处地铺陈衬托。整体就像一个清新脱俗、不施粉黛,一见生人脸颊就浮现两朵红云的江南小芳。
某种程度上也巧合了大师的水墨画之道,自成一套体系,看似寥寥数笔,却气象万千,意蕴无穷;正是有了许多留白,更突显得着墨落笔处醒目传神、刚劲有力。
还有,它让我们懂得,过多的物质堆砌,并不一定会带给人最愉快的体验;我们现在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我们常常遗憾,不能像以前那样的满足和愉悦;那如果我们保持一个简单朴素的内心,我们是不是会更容易感到周围事物的美好呢?
我常常会怀念以前的小馄饨,并不是为缅怀过去的时光和温暖,仅仅是对美味的想念和致敬!每次过年回老家都会 去那条老街上,来到那家馄饨铺子,记得最近一次吃的时候才涨到1元钱一碗,估计最少也有10年了。现在馄钝铺的掌柜已经退休了,可能很难再吃到了。
每当想起吃小馄饨,脑海里就会浮现一种画面:金色阳光穿过高大的榆树洒在柏油马路上,田野上的稻田有一层薄薄的水雾,远处村庄缕缕炊烟,链条传动和轮胎碾压马路的声音无比悦耳,那是我使劲踩永久牌自行车风驰电挚发出的声音。
老具 201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