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打算回老家,给老妈拨通了电话,嘟嘟几声,没人接,我再次拨号,接通了。
“妈,你干嘛呢,我一会让打算回去一趟。”
“在医院呢”,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出了什么事儿。
“怎么了”?我焦急地问。
“没事儿,你姥姥前两天晕倒了,在医院输液呢”。
我追着问原因,妈妈说,不是大事儿,是脑供血不足,身体检查了个遍,都没事儿,输输液就好了。
“那我们一会儿去看看姥姥。”
悬着的心安定下来,然后收拾好准备出发,一路上想了很多,想到了老公的姥爷上个月去世的事儿,又想起高三时我姥爷去世,感叹世事变化无常的同时,回忆起这几年,看姥姥的次数越来越少,看着车窗外的狂风在肆虐,又想起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慌乱之中,用手拍了一下脑门,防止自己再胡思乱想下去。
到了医院,找到病房,走进去发现,老妈和二姨都在,姥姥躺着床上,三个人都在睡觉。
我叫醒老妈的同时,姥姥和二姨也醒了,姥姥见我来了,非要坐起来,我扶着她坐直,很久没有离这么近的看过姥姥,87岁的她,显得很瘦小,头发花白,眼皮已经松到快看不见眼球,我手扶着她的胳膊,只觉得坚硬又柔软,整个身躯骨头格外显眼,我记得,小时候她总是抱着我,瘦小的身躯温暖而结实,而现在,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已经凸显殆尽。
姥姥见到我很开心,她的听力时好时坏,我说的话有的她也听不清,看着她两只发紫的手,二姨和老妈解释道:“医生输液的时候非不让扎针,还拿脚踢了医生,你说她身子弱,当时我们俩人都按不住。”
真是应了那句话,人越老越像个孩子,在姥爷去世的这几年,姥姥很孤独,舅妈一直对她不好,从来都是姥姥自己做饭,妈妈说,过两天出院了,以后我们就轮流送饭。
正在聊天的时候,姥姥突然对着我说:“你是谁啊”?
我吃惊看着我妈,“你姥姥已经有点痴呆了,到了这个年纪很正常,大部分的时候都很清醒”,妈妈回答说。
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更悔恨自己对姥姥的关心太少,小时候,妈妈经常做了饭让我给姥姥送去,我骑着自行车,每次在路口会遇到一个奶奶,说道,又去给姥姥送饭吗?
时间总是猝不及防的溜走,小时候走近姥姥家的大门,里面有一个走廊,里面放着一个木制小床,姥爷总是在那里午休乘凉,那时,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还有表哥表姐经常听姥爷姥姥给我们讲过去的事儿,院子里有一颗老榆树,正好可以乘凉。
每每到了春天,长叶子之前的榆树,可以用来做榆树饼子吃,只需要混合一点面粉,加点盐就可以。记忆中,姥爷每次都会带上他自制的钩子,和我还有表哥一起摘,摘完回家给老妈。
记不清是在哪一年,舅妈家盖了新房,那棵老榆树也不在了,承载的那些记忆也变得模糊,只有姥爷的笑容还印在心里。
姥爷去世以后,每年的春天我还会吃到榆树饼子,只是,换了一棵榆树。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去看姥姥的次数越来越少,或许是从姥爷去世,又或许是上大学开始,只是每年过年去拜年,坐在一起陪姥姥聊聊天,她总是说我老了,没人愿意理我了,每每这时,我们都劝她别胡思乱想。其实二姨和妈妈经常看她,送吃的。
直到这次姥姥住院,才让我反省自己,对她的关心太少,总是记得姥姥80多岁,昨天才知道她已经87岁,我清楚地认识到,时间的力量,大到在恍惚之间,已然数十年。
我们从医院离开,妈妈和我们一起回去,回去洗洗澡,回家看看。在车上,我一直感叹姥姥的变化,妈妈说:“很早之前就这样了,人老了,没办法,好在你姥姥身体健康,以后我们多注意她的饮食营养。”
听妈妈说,姥姥的住院费用都是表哥付的,舅妈我是没指望,她是最不盼好的那一个。
下午,我们又把妈妈送到医院,让二姨回家看看,二姐也来看了看姥姥,但因为小外甥女只能待了一小会儿。妈妈接着说道:“这就是不打扰你们的原因,你们现在都大了,都有各自的事儿要忙,家庭要顾,你们平时能去看姥姥当然最好,但是不去,也没有什么理说你们”。
人总是在事后才会反思,如果没有姥姥这次的晕倒,我们指不定什么时候才会去看姥姥,小时候姥姥对我们的好,是现在的我们回报不了的,因为亲情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会显得合理。
很多事情无法预知,很多事情更无法弥补,只求在今后的日子里多一些行动,少一些遗憾。
姥姥明天就出院了,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以后要多去看她,让老人多一些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