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大学语文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老师忽然沉默了一下,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坐在台下低着头玩手机没心思听课的学生们,然后突然问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你们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的好好的读过一句诗,一首诗了?为什么你们现在都不读诗了?
淡定的在玩手机的我听到这句话有点懵,确实,有好久好久都没读过诗了。
1
我还记得上一次读诗还是在考高考语文的前一天,如若不是高考语文上需要考,可能我这一辈子跟诗也是不沾边的了。
那时语文课本已经明确要求你读多少首,读多少篇,背多少都是很清楚的。想起当时的我为了应付考试,还真的是下了一番苦心思,天天夜夜都在不停的背,恨不得把所有的语文大纲里需要背的诗句全都一股恼的塞进脑里,不想把它们放出来。
而且当时就只想着多背点,根本就没有任何心思去理解里面的意思,琢磨诗句里抒发了什么情感。
而如今,
一挣脱高考的那个牢笼,就自由了,就再也没有人逼你去背,去读任何诗了,就把所有的以前天天碰过的东西,以前天天挂在嘴上的内容,以前每天早晨开口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到现在那时的朗朗的读书声再也没有出现过,自己也再也没有开口读过一句诗。
2
我问我同桌,你现在为什么不读诗了?她说“现在我每天都被手机上那么多的信息干扰,看都看不完,哪里还静的下心来读文绉绉的诗了”。
确实如今生活节奏太快了,信息时代人心又浮躁。每天人们都在忙于生计,还房贷车贷,忙孩子教育,等等一揽子事情,而且诗歌又那么难读得懂,就更加没有那等闲情雅致去读诗了。
我就觉得现在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情感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流行音乐、网络等都可以发挥比诗歌更直接、更明晰的功用,不同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法。所以就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读诗了。哈哈哈……我自己也是这么多人中其中的一个人了,在大学时光中沉迷在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中难以自拔了。
3
还记得以前高中时,老师曾说过中国诗歌的现状是在艰难中前进,所谓艰难,主要就是如何继承传统,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洪三泰批评,中国当代诗人对于历史传统太过淡漠,总是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私语,甚至玩弄文字游戏、意象游戏,道法自然、诗法自然的传统都丢弃了。
所以就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是读不懂诗,二是没有时间,三是没有精力,四是心情浮躁,就更加不想读了。
我当年读诗歌的体会就是要读一首抒情诗要求你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比阅读《动物农场》还要短。但就是需要你反反复复的读,才读的懂诗句中丰富的哲理思想。
下面分享食指先生的《相信未来》散文诗,我当年高考时每天都要读几次的诗歌,那时它陪伴我走过了高中那段难熬辛苦的岁月,那时每读一次,信心就倍增,越无所畏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