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樊登讲论语—学而》
四十二、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又再一次僭越,到泰山祭祀。而封禅这样的大礼只能是天子才有的权利。
冉有是季氏的家宰。孔子对冉有说:“你能不能救救季氏?”
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呜呼!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吗?”
对于季氏不懂礼法的僭越行为,孔子只能表示无奈了。
四十三、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觉得对于君子来说,没有什么是需要争的,如果有的话,就是射箭。
但即使是射箭,竞争之前也要先作揖,然后再到高台上去比试,比完之后,两人对饮,表示一下相互学习。
互相尊重,而不是无底线、无原则,从大局考虑,而不是只为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这样的竞争才是君子之争。
四十四、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诗经》中描写美女的一句话。
笑起来非常好看,有两个酒窝,有漂亮的眸子,在白白的皮肤上画上一点妆,就更好看了。
子夏问孔子,这句话到底是要说什么?
孔子回答说:要先有一个整洁的白板,然后再在上面画上色彩。这样才会更好看。
子夏说:那是不是应该在吃得饱以后,再跟人讲礼呢?
孔子说子夏给了他启发,可以与他谈论《诗经》了。
四十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夏朝灭亡后,夏的后代被安置在了杞国。商朝灭亡后,商的后代被安置在了宋国。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一些,但杞国的我就不知道了。殷商的礼,我能表达出一些,但宋国的礼,我就说不出来了。文章、典籍和人们的记忆都不充足,如果充足的话,我也可以说出一些。
孔子在表达对于礼失去传承的无奈。
四十六、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是天子才能举行的大型祭祀典礼,灌是其中的第一次献酒。
孔子说,从第一次灌礼之后,我就不想看了。
祭祀是儒家最重视的礼节,但很多人觉得过于繁琐,到后来只走个过场。所以只是第一次献酒时郑重其事,后边也就只是敷衍了事。
四十七、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禘礼的起源。孔子说:“我也不知道。知道它起源的人一定是对天下都很了解。”孔子指了指他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