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评委群里好生热闹。起因是一节微课,微课的题目是一道判断题:“买一送一”就是打五折。
执教老师大概是这样讲解的——当被赠送的物品与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相同时,命题是正确的;当被赠送的物品与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不同时,命题是错误的。
群里讨论非常热闹。很多人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理所当然要以实际生活为解题基础。此话不假。数学是一门工具类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与利器。
数学本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一旦融入生活似乎又被赋予了滑稽与诙谐的意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所获取的知识以及思维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在数学研究中还需要尊重数学的严谨性与明确性。
正如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着眼于数学研究,有的着眼于数学教育,有的着眼于思维,有的着眼于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语文也好,数学也罢,很多时候是人玩坏的。比如“小姐”“喝茶”“同志”等词就有被玩坏的嫌疑。那么数学也是一样,虽然相对来说,不如语文丰富便于发挥,但也被商家们借以利用。
“买一送一”就是商家惯用的促销方式。在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中,送的和买的商品可能不一样。买一贵重的送一便宜的,买一大的送一小的。这其实都是“奸商”之嫌。如果说,赠送物品与购买物品不同,那么“买一送一”这一词语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它与“买一送二”“买一送百”也就没有了区别。
数学是严谨的,概念也是严谨的,只有当赠送的物品与购买的物品相同时,“买一送一”才具有了确定的意义。否则“买一送一”与“买一送N”是相等的。
在承认了“买一送一”概念确定性的基础上——赠送物品与购买物品相同,我们再来辨析“买一送一”和“打五折”的概念本质。
“打五折”,意味着无论买多少件商品都只需要支付价格一半的金额。那么“买一送一”,就有点意思,当我们需要2、4、6...偶数件商品时,我们只需要够买所需要件数的一半,便可获得所需要的件数,这时只需要支付总价格的一半,如此与“打五折”效果是一样的,达到殊途同归的作用。
但当我们需要商品的件数是奇数时,情况就有所不一样了。例如,我们需要购买三本同样的书,如果是“打五折”只需要支付1.5本书的价钱。但如果是“买一送一”,那就只能支付两本书的价钱。虽然我们得到了4本书,但有一本确实是我们不需要的,也许就是一种浪费了。
虽然从得到4本书的角度来说,仍然是“打五折”的意味,但已经改变了初衷。因此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充其量就是“相当于”“打五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