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13/100

宾白第四

予则不然,尝谓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非但不可相无,且觉稍有不称,即因此贱彼,竟作无用观者。

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


声务铿锵

世人但以音韵二字用之曲中,不知宾白之文,更宜调声协律。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二语,乃千古作文之通诀,无一语一字可废声音者也。

明知声欠铿锵,而限于情事,欲改平为仄,改仄为平,而决无平声仄声之字可代者。

字有四声,平上去入是也。平居其一,仄居其三,是上去入三声皆丽于仄。

即用一上声之字介乎其间,以之代平可,以之代去入亦可。

语求肖似

文字之最豪宕、最风雅,作之最健人脾胃者,莫过填词一种。

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致仕,则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作人间才子,即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取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成佛,则西天蓬岛即在砚池笔架之前;我欲尽孝输忠,则君治亲年,可跻尧、舜、彭籛之上。

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无论立心端正者,我当设身处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心邪辟者,我亦当舍经从权,暂为邪辟之思。

词别繁减

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此其所以观听咸宜也。

总之,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遒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文患不能长,又患其可以不长而必欲使之长。


感悟

戏曲创作,从对话文本,音律,韵脚再到旁白,从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到一般人会忽视的旁白,将一个文本以最适宜,自然的样子呈现给观众,所要考虑的应该就是方方面面。以一字的韵脚差别,以南北的腔调差异,以旁白的长短之别,将戏曲传承,让观者观其精粹。其用心和费劲,实属难得。旁白,也许没什么重要性,然而如果一字韵脚不对,一句话的长短不适宜,在观看的时候,稍微差一点,就会影响整个节奏。若是做一件事情,只注重核心部分,缺少补充,则主要部分的叙述就会很苍白,如果将其骨血填充,则人物整个就充沛了。所以,为自己最爱的事情,旁填众多以充沛,让其立体而鲜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