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好比种树…
从前,有个专门帮人家种树的人,他有一手非常高超的种树本领,凡是经他手所栽种的树,几乎全都存活了下来,并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于是大家都纷纷向他讨教种树经验,他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只不过是按照树木自身的生长规律,任它自由发展罢了…
需要注意的是:种树时,要舒展开树根,培土要尽量均匀,要保存原土,不能全部去掉,筑土要紧密。
如此一来,就不用总惦记着它,经常去动它了,这时只管离开就行。
他还说,栽培树木的时候要像照顾婴儿一样精心,栽好以后要任其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树木的生长规律,而它原本的习性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他指出了两种错误的做法,一种是栽种的时候不够精心,树根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抛弃了原土,培土的时候也不均匀,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这样树自然就长不好了。
另一种刚好相反,对树木过分爱护,将树种下去以后早上去看一下,晚上又去摸一下,刚离开又不放心返回去料理一方,甚至用指甲掐破树皮来确认树的存活,还用手去摇动树根确认土壤松紧,如此一来弄的树一天比一天虚弱,原本怀着爱意去照顾他,结果反而害了它,树仍旧长不好。
这就好比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一种过于放纵,一种过于宠溺。
放纵的教养方式太过随意,对于孩子只给予基本的生活需要,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前几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路程,对于年幼时的很多问题都视而不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问题不断显现出来,此时再来补救的代价是巨大且痛苦的…
宠溺的教养方式太过专制,看似对孩子宠爱有加,给孩子一切最好的,但这份爱缺少尊重与界限。
这样的爱过于自私,一切都是以爱之名,以自我为中心,让孩子难以承受,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等孩子长大后有了反抗的能力就会变得叛逆…
我们都曾是孩子,但我们却不曾了解过孩子,我们以为自己给给予的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可从未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处理问题。
每个孩子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并非我们的所有,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再根据孩子的自身需求去教导孩子,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知己,而非用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去塑造孩子。
在我们过去的观念里,孩子小时候是属于自己的,应该听话懂事,长大了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生命,让孩子在这个社会赖以生存。
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的要求,而是父母自己的选择,每个孩子都被动的来到这个世界,从无形到有形,他们所经历和承受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辛。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误区,是试图改变孩子自身特点去适应社会的发展。
无论社会再怎么发展,人性的特点都是共通的,一切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表现,都建立在人性发展的基础上。
我们不必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去改变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去适应社会。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和时期,有着不同的行为心理发展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基因和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有天性善良的一面,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性恶的一面,我们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善,教会孩子克制人性的恶。
我们无法控制孩子性格的善与恶,但我们可以用对待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去影响孩子。
我们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更是为了造福于后代,真正能长远帮助到孩子的绝非是物质有形的东西,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一切事物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规律。
养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孩子身上的任何问题都来源于父母。
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决定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
我是一位热爱写作,喜欢研究心理学的二胎宝妈,过着平淡的生活,平凡即是伟大!
愿我的故事和观点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