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是有些人连第一步都坚持不下来,有些人会半途而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在快乐、愉悦中养成一种好的喜欢呢? 还真有,这就是微习惯。
首先,让我们看看培养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要两大类:一是动力策略;二是意志力策略。
动力策略,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打鸡血。比如,为了拥有更好的身材,每天坚持去健身房锻炼,去锻炼是暗示自己坚持锻炼后自己的身材会变得多么好,会得到多少人的羡慕等等。
意志力策略,更侧重于坚持本身,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思想。还是以健身为例,为拥有好身材为目的,不达成这个目标绝不罢休,咬牙坚持到最后。
对于这两种方法,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使用动力策略,因为我们觉得意志力太难控制了,有时候太难坚持了,受不了那个苦。
但在《微习惯》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动力策略或许几次有效,长期来看,它实在不可靠。
原因一:动力是一种感受,而人的感受是不断变化的,这种以变化为基础的行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原因二:它是由边际效率递减效应的。也就是说,在发生重复行为的时候,这个行为每重复发生一次,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就会降低一些,而我们做这件事的热情和动力也会降低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开始满腔热情,结果没几天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原因。我们依赖的这个动力系统,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而你坚持的难度是越来越大。
既然动力策略这么不靠谱,那意志力策略呢?一个人意志力是有限的,有时候意志力消耗没了,也没办法坚持一个习惯和行为。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是有的,那就是——微习惯。
所谓微习惯,就是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那么微习惯就是把你这个习惯大幅缩减的版本。
比如,每天把每天3个100的量(100和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缩减到3个1的量,再比如把每天写3000字文章缩减到30个字。像这样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就叫做微习惯。
通常,阻碍一个习惯养成的两大阻力是:无法开始行动和无法坚持下去。
微习惯能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你可能会想,把目标缩减到微不足道,这有什么效果啊,不是自欺欺人吗?
注释——《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一个美国普普通通的宅男、大懒虫,但是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并拿自己做实验,他发现微习惯策略比他用过的一切习惯策略都有效,于是便有了这本书。从2012年开始,他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他养成了好的读书、写作和健身的习惯,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微习惯》作者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当他按照每天健身做30分钟有氧运动锻炼的时候,他根本就做不到,只能破罐子破摔,想死马当作活马医,管它呢,就只做一个俯卧撑得了。
结果,当他真的趴在地上做一个俯卧撑的时候,人生从此走向了光明。——因为当他做完一个俯卧撑的时候,感觉状态还可以,继续多做了几个,随后又想做几个引体向上也不错啊,就这样陆陆续续坚持下来各种运动居然做了30分钟。
后来,他就把这种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复制,比如阅读和写作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微习惯》这本书,就是在他给自己制定的每天写50个字的小目标中一步一步完成的。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每天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累积下来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而前面提到的阻碍习惯的两大阻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克服。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要把目标定的这么小呢?定的比较高点,不是更好吗?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需要了解大脑的运作规律,我们的大脑天生是抗拒改变的,因为那些难以形成的习惯,需要更多的意志力,但是意志力的使用就会消耗能量。而微习惯让我们采取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只消耗极低的意志力,让大脑以低成本启动,大脑还没来得及对这个行为产生抗拒的时候,行为就已经发生了。
一旦启动一个行为,比如做一个俯卧撑,你就很有可能继续下一步行动,完成额外的环节。因为我们本来就想积极地采取这些行动,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就像作者发现,做一个俯卧撑和做几个俯卧撑的准备动作是一样,那多做一个俯卧撑你就多赚了一个。既然你已经写了50个字,写到这儿思路已经开了,再写50个字又怎样。大脑就是在这样的动力和诱惑下,一点一点往前行动,一点一点实现你想要实现的目标。
可以看到,微习惯自带一种螺旋状激励机制,它会不断激励我们坚持下去,直到把微小的习惯养成心目中的那个大目标、大习惯。
微习惯就是以小改变来撬动大目标的支点,也就是从一个小的行为最终养成一个大的习惯的关键。
说的再好,没有实践都是假的,那怎样将它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在《微习惯》这本书中,作者梳理总结出了八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一个微习惯,制定每天的计划。比如每天一个俯卧撑,或者每天写50个字。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做这件事的意义和好处。
第三步:把微习惯纳入到日程当中。比如,每天六点起床,写作50个字;或者每天下午5点健身等等,这样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去。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微习惯达成以后用奖励来提升自己坚持的动力。
第五步:记录和追踪完成的情况。你每天可以记录一下,今天的完成状况。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就是说,你一旦开始以后,如果有可能就尽可能超额完成,不仅仅是做一个俯卧撑。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就是说,刚开始锻炼时做一个俯卧撑,可能你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个目标太低了,就希望有更高的目标,你觉得自己每天做10个是可以的,所以你就把目标调成了10个。《微习惯》作者说,不要这样,你就坚持按一个目标。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是对目标的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作者认为,时间坚持的频次比单次的数量更重要。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也就是说,习惯没有最终养成之前,不要急着停止微习惯训练计划。
这八个步骤中,有三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微习惯是把习惯缩小,小到不可思议为止。只有这样才能让大脑认为它毫无威胁。比如,正常情况下,你很轻松做20个俯卧撑,那微习惯目标设置成20个还是10个,都不是,而应该是1个。
二是要学会使用替代性奖励机制。微习惯短期内产生的改变可能很小,大脑感觉不到什么变化和回报,有回报大脑才更愿意重复一件事。替代性奖励机制就是当微习惯还没有产生回报的时候,我们给大脑设置一个替代性的奖励。比如,当你完成一次短途跑步,或者50字文章时,奖励自己玩一把游戏或者看一个搞笑视频。而当我们真正形成习惯后,就可以扔掉这个替代性的拐杖了。
三是学会判断习惯养成的标志。从微习惯到习惯转变的标志是什么呢?在《微习惯》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几个习惯的信号。比如,可能身份认同会发生了变化;比如,过去你说要坚持写多少字,而你现在会说,我是个作家;比如,过去你说我要阅读完多少页,现在说我经常看书。这就表明,你可能养成了一个习惯。也就是形成了一种无需自己刻意提醒的生物钟式的行为活动。
现在,你该知道微习惯的力量了吧,那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