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总要有处安放

阴差阳错,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再说的客观一些,为了自己的职称评聘,我作为交流教师中的一员来到远离我们城镇70公里开外的乡镇工作,为期一年。


说实话,对于交流,本是完全自愿的。但客观的事实是往年交流的老师都是去城镇周边的乡镇工作,距离呢,骑电动车20分钟左右,开车10分钟左右的路程。今年的交流任务呢,一是领导时刻给画着大饼,说什么不会太远,我们得继续扛我们高质量教学的旗帜,二来呢,有前车之鉴,心里想的是,即使远也不会远到哪里去,开车二十分钟能到的地方都不是远地方。就这样,前一天领导还在给画着大饼,第二天就被最边远的乡镇给拉进乡镇工作群了。有的老师一向耿直,非得找领导说个一二三,结果没有讨要了说法,领导说,不愿去,可以回来啊,反正是关乎你们自己职称评聘的事情。于是乎,一些老师气不过,干脆撂挑子,走人。可是对于留下来的我们而言,尽管是心甘情愿,也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既然是心甘情愿,为什么不更彻底一些,把话挑明,交流到哪里那里去,自愿报名。估计领导也是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吧!


带着这样的情绪开始了为期一年得交流,路远,再加上道路施工,每周回家一趟也成了奢望,还有疫情的缘故,学校三天两头的强调不能离校,于是乎,回家的期盼,环境的不适,心里得失落,再加上乡镇教学的薄弱等,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一向安静的心变得没有了着落,每天浑浑噩噩,失去了应有的节奏,也失去了该有的精气神。


课间活动看着在院子里百无聊赖的初三后进生,个个看似生龙活虎,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其实在课堂上的他们真的蹉跎岁月,不听讲,不学习,不作为,甚至哗众取宠,以耻为荣。每节课都有同学宁可在厕所里呼吸着令人窒息的气味,也不愿到教室里去学习,学校的制度也真的很奇葩,不扣不到教室的学生分,反而规定任课教师每节课要去寻找逗留在校园的学生,如若不然,扣除相应的绩效。感到十分诧异的是,老师是应该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还是应该奔波在校园里寻找那少有的身影?


其实,冷静的想一想,不管是我们老师,还是学生,心总要有个地方安放。心无处安放,一切皆是寂寞难耐的无聊和碌碌无为,蹉跎岁月。


想到这里,我默默的转身,从抽屉里拿出被我冷落搁置的教育学与初中语文,阅读,打卡,写作,提升....渐渐的心静下来了,收获的季节也就开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