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余热仍未退去,大家时不时的还会将高启强逆袭“大哥”的励志成长之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自己未尽之梦的畅想版本。
高启强是从底层的泥土里成长起来的“大哥”,而在前阵子上映的一部片子中,他是发现、提携泥土里成长起来的后生,冷峻、理智的“大哥”。
这部片子就是王晶导演的的很贾樟柯式的电影——
《不止不休》
01
片子是3月24日上映的,当时的影院排片并不是很漂亮。张颂文、贾樟柯,为一亿人发声,剧情片等,都是吸引人的点,刚上映,就让人想一睹为快。但是,不论是工作日下班后还是周末,都很难能选到合适的场次,排片要么很早,要么很晚。让人甚是不解,当然原因也能猜个大概。贾樟柯的电影总是容易叫好不叫座。
影片都下映了,我才抽时间看完了。果不其然,电影是有瑕疵的。
目前的豆瓣评分是7.1分。我觉得是中肯的。
一场人潮汹涌的招聘会作为了影片的开幕。半年来,韩东跑过的招聘会已数不胜数。初中毕业,高中肄业,写的再好又能怎样,没有学历的敲门砖,他连迈进一只脚的机会都没有。不出意外,他再次被拒。
招聘会后,招聘人员鄙睨的眼神让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感觉自己卑微到了尘埃里。
“逆转,一个不错的逆转……”酒吧里亢奋的音乐,又让他重燃了激情。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他再次坚定了信念。
艰难的环境中,吃力的坚持下,他遇见了他的伯乐,像“大哥”一样欣赏他的伯乐黄江。
张颂文扮演的黄江,是一个霸气、执着的媒体人,让我看到了高启强的霸气侧漏。他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却张弛有度,诠释出了一个优秀职业记者的敏锐、冷峻、客观、专业,以及作为丈夫时温柔的一面。
影片的前半部分节奏很紧张,代入感比较强,不会让观众出戏。黄江带韩东挖掘的第一个煤矿新闻,堪比悬疑片,让人充满期待。
前半部分的很多细节也做的很到位 ,贾樟柯扮演的煤矿老板,在给遇难工人发补助金时,一副冷漠、无情的嘴脸,手上粗粗的大金镯子甚是抢眼,那个镜头是对暴发户式嘴脸的嘲讽。还有,韩东吃过面条后,付的钱是老版的纸币,年代感很强,瞬间让剧情更加有代入感。
后半部分为乙肝患者发声的内容,就有些拖沓黏腻了。呈现的方式同样是想拍出悬疑剧的效果,但是,远没有达到煤矿新闻的效果,几度让人出戏。
苗苗的人设也很失败,就是一个陪衬,一个花瓶一样的角色,没有为剧情带来任何的张力,没有矛盾点,没有进一步推进剧情,很是苍白无力的角色。
02
“一亿人”,就是指的乙肝携带者。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吗?
张博说,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乙肝携带者。我想,我是相信这个说法的。我的发小就是乙肝携带者。
她确实也像张博一样被歧视,被拒绝。但是她没有像张博一样最终放弃,在黑暗中不停的前行,她终到达了想要到的彼岸。
片子是2020年拍的,现在再看,激起的水花就小了点,力量也弱了点。毕竟目前乙肝携带者不再面临像2003年那样的困境。
同样是为弱者发声,主人公同样是为生活、为理想努力前行,后因良知而放下了自己的利益,为大家努力的做一些事情,《我不是药神》激起的浪花就大了许多。
《不止不休》剧情的安排和戏剧的张力不够,有点平铺直叙,茶叶放少了,喝着喝着就没味了的感觉。
但是影片的视角是值得点赞的,依然的关注小人物的人生和命运,将我们看不到的一面,一片欣欣向荣下的龃龉和无耐,呈现了出来。没有盛大、宏伟、正能量的画面,所以会小众,所以会排片不够漂亮。
虽然有瑕疵,虽然与贾樟柯之前的电影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演员的演技、细节的把握、以及话题的关注都是难能可贵的。
疫情后,电影的活力正在恢复中。艺术来源于生活,我想我们应该看到更多匠人式的作品,能够引人反思,能够让我们冷静、理性、客观面对生活的同时,唤醒我们内心那份柔软的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