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时候每个国人讨论的都是政治,每个国人都可以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始终是“国为大,我为小”,他们的纯粹是纯粹到骨子里的那种,那时候人民财富均等,是最接近马克思《资本论》里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秉承的这样的信念,我们摧枯拉朽般的扫灭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的越南。
八九十年代,所有人都在拼命的赚钱。中国迅速的崛起,我们把国门全部打开,外资如雨水般踊跃进来,这十年是奋进的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的提高。
跨入新的世纪,社会的主流形态似乎发生了变化。我们在QQ 上换上了非主流的头像,似乎每个人都是被爱情所伤的男女主角。空间里永远都是青春悲伤式的句子。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可能我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但你不会遇见第二个我。”
“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我们的双耳充斥着伤感的情歌,它唆教我们为了爱情可以奋不顾身,可以忘记姓名,可以失去生命。“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的情意”。
有人为情所伤,竟以死相要挟,全然不顾伤心欲绝,甚至为他下跪的母亲。难道你的眼中,仅仅相识不久的恋人还赶不上生你养你的父母吗?要知道你爱的人不一定爱你,但你的父母一定是最爱你的。他们为你可以牺牲一切,他们最好的年华并没有去用来提高生命质量,而是用来养育你。他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不是让你为了一时的执念去自杀的。
高亚麟在“我家那闺女”中对焦俊艳说,父母就是挡在你和死神面前的一道墙,父母在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我们这个社会习惯性的去歌颂爱情,却吝于歌颂父母的恩情。我们对于描述爱情的句子信手拈来,颂扬家国的诗歌却并不受如今市场的青睐。对于这个畸形的思想观念,也许很难短时间内扭回来,但是我们心里的那杆秤,一定要端平。爱情和亲情千万不要厚此薄彼!我们为父母做的其实不多,他们也不会要求我们做多少,只要心里有他们,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