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开心麻花团队的小品《占位子》:开学第一天,一群父母为了给孩子占据教室第一排最中间的位子使出浑身解数,最后以郝建接到老师电话,知道自己居然走错班结束,
“孩子几年级都不知道,还在这儿抢座。什么都给孩子抢到最好的了,孩子就好了么?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
01
父母苦苦做到物质支撑,却忽略了情感陪伴,似乎是这个社会的常态。
颜如晶曾在一期《奇葩说》中谈到:“孩子的人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1集到第20集,TA会慢慢地变,你不看,你问我,现在演到哪里了,我怎么告诉你演到哪里了。谁能告诉你?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
但是我们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1到20岁你不看了之后,你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时候父母只是耗费陪伴的时间,用在了为孩子赚取更优质的生活上。
当然不是说诸如名牌学校、优质师资、富足无忧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用处,可是让优越的物质条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鲜活生动的联系,才能真正发挥优越条件的功效啊。
前段时间,济南一位老爸因带着6岁儿子自驾119天跨越3大洲游42国走红。这样的小孩长大后的世界观以及待人处事的视野都势必不会太差。
但想想看,若这位老爸只是把孩子交给旅行团,那么,即使旅游多少天多少个国家,其效果也只会是增加孩子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以及对父母是否爱自己的困扰与挣扎。
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丢失的遗憾,是父母能够做到的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陪伴很累,但也许,为人父母,我们需要更努力,加把劲在赚钱的间隙中挤出时间陪伴孩子。要知道,养儿育女从来都不轻松。
02
人民日报曾联合多城媒体用一整版的篇幅发声“陪着≠陪伴”,其配合传播的视频也让人印象深刻:
有些父母确实待在孩子身边。但当孩子跟父母有所互动,拉着父母跟他们一起玩,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认可时,父母却是在一旁煲电话粥、看球赛、玩手机、与友人聊天、忙工作、甚至是打游戏。
有效的陪伴,不是地理位置的靠近,是心理距离的贴近:是父母们陪着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扶着他们的手护在身后,真心为他们欢呼和雀跃。
有效的陪伴,不是画地为牢,看管着他们不准不让不闹:是父母们陪着孩子到游乐园玩耍,跟小伙伴们捉迷藏123木头人,是让孩子不必害怕躲闪,真切体会到厚实的安全感,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开怀大笑。
有效的陪伴,不是花钱砸出来的虚拟化充实,不是买来下载了一堆游戏的平板电脑,孩子父母各自低头族,是用对话交流、互动玩闹、教育指正等等堆出来的视线相望。
陪伴其实类比商品,连生活都顾不上的人当然很难谈陪伴。但当父母们努力着攒到了一定数量的财富,能够以此为支撑买到陪伴的时间时,每一阶段的陪伴又有了“有效期”下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不遵用法不按疗程使用,昂贵也买不了有效。
03
有效陪伴很重要,合理陪伴亦如此。陪伴孩子需要充足的时间,但这不包括剥夺父母的独立时空。做到陪伴孩子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才是合理的陪伴方式。
在《少年说》的一期节目中,高一女生王晗爆料自己的母亲练习了8年瑜伽,在王晗三年级的时候,她就考取了高级瑜伽教师资格证。但是母亲为了陪伴她读书,暂时放弃了瑜伽,全身心照顾她的生活直到初中毕业。
王晗站在勇气台上喊话,“现在我读高中了,妈妈的时间也相对宽裕了。所以她又重新去进修了瑜伽。很多家长都会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久而久之他们的世界里就没有了自我。但是我妈妈不一样。她除了是我妈妈,她还是她自己蒲琼芳!”
荣格就曾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别把陪伴的意义死板地圈定在围着孩子绕转,寸步不离。在陪伴以外的广阔世界里,父母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是对孩子价值观层面的精神陪伴。
04
养儿育女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为人父母,我们要赚钱,但赚钱不只是为了给孩子花,而是要陪着孩子一起花。陪伴孩子是使物质条件得以发挥的必需品。
为人父母,我们不能投机取巧,陪着孩子不等同于陪伴孩子。有效陪伴需要心贴心,给予自由,与真切地关注。陪伴孩子是一门高分难念的必修课。
为人父母,我们有两份职业,一是父母,一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能让陪伴孩子成为生活的全部重心,做我们自己,合理地充盈我们的生活,活出我们的光彩,让我们认真活着的样子成为孩子的精神伴侣!
最后分享同样是今年春晚舞台上的节目,歌曲《时间的远方》:
“我看见孩子的成长,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它呵护了我的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