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期的阅读实践和这次的培训,我意识到,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基础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安全的学习环境呢?我以为,它应该是一个充满尊重信任,包容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是是协同倾听,伙伴的关系。学习的产生是在同学们互相交流、倾听、思想互相碰撞中不断融合,在信息交融的过程中,学生轻松获取了他们未知的内容。让课堂慢下来,是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文化。“你别急,慢慢想,我们等你,我来帮你。”这是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师生共用的语言。学习共同体某种程度上更关注课堂上弱者的存在感。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后进生有存在感,有被接纳感、被尊重感、被包容感。践行学习共同体要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教师直接教很快,教会学生学则慢。学习共同体重视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进程看起来会很慢。但是,当孩子学会学习后就会逐渐快起来,这种快是生成出的快,是形成性的快。万事开头难、开头慢,这跟“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个道理,急于求成是学习共同体的天敌,耐心和爱心是学习共同体的朋友。学习共同体不求教学进度、不求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只求孩子把每一步都走好,每一步都走稳。
想要建立安全的学习环境还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放低姿态,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学博士陈静静曾经用十年时间否定了自己的课堂研究,然后一步步放低自己的姿态一点点走进学生,静静博士强调,践行学习共同体,首先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秉持一颗谦逊之心。日本著名教育家秋田喜代美也说过,要放下我们的傲慢之心。“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知道学生学习的转折什么时候发生。如果你始终站在高处,就永远得不到帮助。”
当逐渐深入的了解学习共同体,了解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我感觉到这样的课堂,其实有点儿像茶馆,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的活跃的和谐的氛围,不再是课堂上默默无闻的聆听着;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引领者,而是也成了一名品茶人,和学生一同交流、探讨。也许,我们是时候放开自己的手脚了。
最后分享几个词,第一个是闭嘴。这话有点儿糙,但我总觉得真正践行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从闭嘴开始。闭嘴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炼。学会说话很容易,学会闭嘴却挺难。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课堂上要少说话,那些话可以说可以不说,逐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个是装傻,俗语有云,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老师们弱下来,学生才能逐渐强大起来,才能真正站起来,才能名副其实地做学习的主人。第三个是等,当孩子磕磕巴巴时,当孩子说错时,当孩子说得不够完美世界,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耐心等一等,不要急于抢过学生的话语权,不要急于帮助学生解决障碍,当你帮助了他,我想下次你还得帮他,而我们不能帮他们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