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孝”的新的理解

因为上周参观深圳博物馆的藏传佛教展,今天复习一同去的朋友给整理的笔记,想起一部电视剧《天道》(这是部小众剧,普通老百姓基本不会看的,但我个人特别喜欢)里讲了一些关于佛法的知识。于是又看了几集,其中看到丁元英因为父亲病危回到四川成都老家,在面对兄长关于父亲医药费分摊问题上的一番话,让我又梳理了一遍关于“孝”的理解。

1,“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因为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亲情关系,父母将儿女带到这个世上,就有义务将其抚养成人(当然这也是造物主设定的,需要将物种基因一代代传递下去),而作为儿女,受惠于父母的抚养,理所应当就应该在其有困难(重点是年迈无助的情况)的时候给予帮助。但“养儿防老”这个观念,会让作为父母在生养子女的时候就抱着图子女回报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让为人父母者感受到极度的心理不平衡,因为生养付出的成本要远远大于子女反哺的成本。同样,这个观念也会让为人子女者在一成年就背负着一身债务(父母会拿“生你养你”这种已经付出的成本来要挟子女的自由,因为这种要挟影响子女前程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父母成为了子女天然的债权人。

2,如果“养儿”是用来“防老”的,那父爱母爱还有意义吗?还称得上是伟大、无私吗?

3,“分摊”的念头害人害己。如果是一个人的父母,自然就会单独背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但如果是多个人(有兄弟姐妹的)的父母,这个责任应不应该分摊?现实中操作中一般都是会分摊的。但如果在对待父母,孝敬父母的时候心里存有“分摊”的念头,多少又会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古语说“求仁得仁又何怨”,因为这点“心不甘情不愿”,那份孝,那份情又大打折扣。

4,父母在生养孩子的时候不该拿“隔壁家的孩子”作比较,同样,子女在孝敬父母的时候,也不应与他人比较,尽心心力即为准。

5,中国的父母要为子女娶媳妇、买房这种文化是源自于中国自古以来“家”文化的影响。

6,随着商业社会逐渐发达,子女于之父母独立的时间会越来越早。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老无所依的问题也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商业可以解决的问题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匿名内部类 A:作用:匿名内部类是创建某个类型子类对象的快捷方式。 B:格式: 代码演示 使用匿名对象的方式,将定...
    今天庹阅读 495评论 0 0
  • 概括这章所讲 讲了检视阅读的技巧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看书的序言2.看书的目录3.书中的索引4.如果是包着书衣...
    元气满满321阅读 306评论 0 0
  • 从出生到长大每一段路总有那么几个特别的时刻让人刻骨铭心。 清晰地记得二十一年前的今天泪雨滂沱的离开...
    童_桐阅读 392评论 2 8
  • 有时候,闲来无事,喜欢执笔写写画画,看见一缕阳光暖暖的射进来,突然想起来,打开日记本,翻阅一下之前的笔迹,...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阅读 931评论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