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门艺术。
可“一味读下去”却等于没读过。
至今为止,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也许能回答对方一个书名,说“我学生时代读过这本书,它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而当对方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或许我们还能隐约记得当时读书的触动,可若问具体好在哪里,怎样触动了你,却是一时哑口无言。等再过几年时间,当时的触动也已经烟消云散了。
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记住,这不就跟没读过一样吗?
为什么我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阅读一本书最后会收获这种结果呢?
如何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为我们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信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而这本书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指导你用好笔记,经过规划、梳理,学习怎样选书、怎样读书和怎样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奥野宣之将读书分为五个主要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1.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笔记读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购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
购书清单就是一份有别于笔记本的专用表格。可以分成书名、作者、出版社、购买用意备注四类信息用A4纸打印出来钉在笔记本里。
遵循这样的步骤入手书籍,就不得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通过在清单上书写这一动作,可以确认自己此次读书的目的,避免书买回来不是自己需要的内容而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
2.通过清单掌握购书主动权
找到清单里的书,在购买时判断必要性。排除掉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需要、没必要读的书,只选择自己真正想读、有必要的书购买。
只有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才不会像一叶孤舟在浩瀚书海里连前进的方向都无从得知。
3. 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
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将书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读完一遍以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有价值,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再重读一遍折起上下两个角的几页,如果第三遍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将重要的部分在书上标识出来。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奥野宣之
4.“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着手写读书笔记第一步就是写上六位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这三要素。
接着是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摘抄句后面附上书本页数)。然后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
摘抄部分用“O”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表在每个段落前。
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奥野宣之
5.学以致用的读书体验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在撰写和参考笔记的过程中,我们持有的信息会随之更新,同时也会不断发酵。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真正做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智慧,从而得到提升。
读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体现的。-奥野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