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理科女,其次,我是一个理科混子,最后,自认为我可能是一个文科派来打乱理科内部失败的“间谍”。以下和我的内心独白:
在学界里面有着一个一直在争论不下的问题:到底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改变了这个世界?
这就像是在问到底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虽然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能好好地从基因突变的角度解释得出答案,我却更倾向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无论是现有的鸡还是蛋,这两者必然一直是存在的。我于是就保持着这个态度理所应当地游离在文理之间,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中立者。
高二那会儿在文理分科的路口徘徊不定,只是单纯地想着,文科生在用“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已经能用“牛顿定理”,爱因斯坦“相对论”来诠释整个宇宙。
内心的热血冲动告诉自己做一个理科的女生多酷啊!现在想想年轻时候的自己果然很容易满足呐,对于自己选择理科这个不负责任的决定也没有多大的想法,谁成想这背后我我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过着多水生火热的生活。
高三那年,我并没有放太多的精力去埋头苦读化学、物理、生物的知识点,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跟着同桌讨论着哪个作家的作品写的有多好,即使徐志摩写下《再别康桥》,他的感情生活也依旧的乱,迷上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开着小夜灯一夜一夜的看着她的作品,因为我是一个中立者,我必然能游离在这两者之间,这个想法现在想想也是蛮搞笑的。
必然,等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接触的是更加精细的理工科专业技能,理想被现实啪啪用力打脸,知道了高数、微积分、线性代数是任何科目都离不开的做题基础,我依旧怎么努力也学不好它,我能愿意听这些数学家背后的故事;即使知道“基尔霍夫定理”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依旧是模棱两可,看着那些线路图,我可能对选修课里红楼梦的人物关系线图更加令我着迷。
看着别人能从C里面编出一堆代码,可对我来说是一段天文符号,每每实验室灰头土脸走出来,想着那些捉摸不透的设计,虽然我不止一次像灌篮高手里面的樱木花道那样暗示自己“姐我就是一个天才!”,抛去了应试教育的我学得很痛苦,我也是一个胆小鬼……
专业老师不止一次的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找到你感兴趣的点。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自我的定位,自我挣扎,多次去跟自己妥协。我可能找到了,或许我也可能晚了,或许那些历史性的东西,那些文字性的东西更能让我看得见,或许我也不晚。我不想再做一个中立者,做理科的混子,我得逼着自己找一条血路。
我挣扎到睡不着,翻了一晚上的某乎,看着很多很自己一样的人,我就更加睡不着。
老阿姨我用了一晚上熬出来的夜想明白了自己的路,看着窗台已经大亮,突然懊悔自己能用一晚上想明白的事情,为什么之前要痛苦那么多年!
很好,我想明白了就很好。起码我还要一个最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