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与机巧

近期的分推作文题目(陶渊明诗云“守拙归园田”,“拙”可理解为“朴拙”;有成语鸥鹭忘机,“机”可理解为“机巧”。现代社会老实人吃亏现象时有发生,机巧之人往往得势。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朴拙与机巧”的看法。)学生觉得比较难,这个题目也在我的脑海里盘桓了好多天。这两天终于有时间写一写了。


      材料中说:“现代社会老实人吃亏现象时有发生,机巧之人往往得势。”我以为此言颇有蹊跷。“老实人吃亏”“机巧人得势”,下此结论的人是谁?首先“机巧之人”肯定不会如此不满。那么是“老实人”本人?还是要替“老实人”抱不平,拔嘴相助的旁观者?如果是前者,这样的老实人也并非“朴拙之人”;如果是想替人鸣不平的后者,那真是多此一举,无事生非,多余操这份儿闲心了!其原因无非是:这类人,即没有老实人的“朴拙之质”,又没有“机巧之人”的“机敏之资”。于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为“老实人”鸣不平,以显其正义,对“机巧者”嗤之以鼻,以彰其清高。

      世界阔大无极,正因丰富多元,万物各有不同,相互映衬,相互孕育,才会如此神秘而美好!任朴拙之人朴拙;任机巧之人机巧,形形色色,又有何妨?谁也不用抬高谁,贬低谁;谁也不用羡慕谁,妄图想成为谁。人人各有天性,改不了,学不来,不必勉强,不必纠结。一旦开始纠结便会产生内耗,得不偿失。其实“拙”与“巧”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非得弄巧成拙,弄拙成巧,那就是天下第一等愚蠢了。正所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世界本就如此,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风和幡都自在自若,无所谓动与不动,仅仅是看的人自己躁动不安的心被外界扰乱了而已。

      人生一世,确实是要不断地完善修炼自己,但一定要在自己的本性、本心的基础上,修炼自己,将自己的天份发挥到极致。千万不要妄想,不要妄作,不要蛮干,不要浪费了自己的天性,更不要绑架别人改变他们的天性,不论是以什么名义。

    朴拙之人自有其厉害不凡之处。这样的人,看似愚拙,其实天然有一种敦厚质朴的力量、宽容温润的品性。他们更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可能不快,但能坚持。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于是肯下笨功夫、死功夫,讲究功到自然成。有“石佛”之称的韩国围棋高手——李昌镐,便是将自己的朴拙天性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棋风厚实均衡,基本功扎实,棋艺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善于兵不血刃,不战屈人。他在对局中经常下出看似吃亏,甚至走出笨拙的棋来,但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巨大作用。正如乔布斯所说:永远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机巧之人,亦有其睿智不俗之处。这样的人,天生反应灵敏,脑筋灵活。他们更善于观察变通,善于审时度势,善于顺势而为,伺机而动。他们虽有异于朴拙之人,但只要心有良知,不虚伪欺骗,机巧又有何不好,即使顺风顺水,得势得利又有何不妥。例如机辩睿智的蔺相如,一次次周旋于大国之间,虽没有攻城野战之功。但就是凭借着口舌之功,灭了强秦的威风,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领土完整。从而官拜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如此得势,有何不妥?连当事人大将廉颇都想通了其中的道理,至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但旁边这些无恶意的闲人也就不要瞎操心,替老实人鸣不平了!

    清醒智慧的人最有自知之明,也最有识人之智。在我看来,石佛李昌镐和蔺相如都是清醒而智慧的人,他们正是顺应了上天赐予他们的天份,笃定地将其将其发挥到极致才成就了自己。而万世师表的孔子无疑是一位极富识人之智的大智者。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每个弟子脾气秉性出身地位各有不同,孔子安坐其间,笑语盈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众弟子中,子路可算是其中第一朴拙之人,只比孔子小9岁,出生寒微,性格刚毅、粗犷、耿直,百里负米养亲,名列二十四孝。讲信义,重承诺,真性情,具豪侠之气,说话直率冒失,但孔子很喜欢,很相信他。周游列国常常是带着子路在左右。《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便是子路,共42次。

      而子贡可算是众弟子中第一机巧之人。子贡善问、善思,善于经商是孔弟子中的首富。说话技巧极高,在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前人有言,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所变。司马迁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子贡当年“常相鲁、卫”出使列国,各国待之以上宾,其地位显赫一时,而他又有一副伶牙俐齿,每到一地完成使命之后,都要附带宣讲其老师的一套理论和主张。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名声布满天下,与得执子贡这位机巧的高足大有关系。司马迁将这一点看得很准。可见朴拙确有朴拙的好处,机巧也实在是有技巧的好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于我心有戚戚焉!清静无为,顺势而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不妄动,不妄为,不蛮干。内心清静,清净才能不被私利、欲望驱使为所欲为。才能看清楚自己,不自以为是,肆意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机巧。

      所以不管是朴拙也好,机巧也罢,守住此身,此心,此时,此地才是正道。可说来容易,做来难,正如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先生于贵州龙场阳明洞内多次叩问本心,方有阳明心学,即致良知,知行合一。良知即本心,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但唯有贤者能勿丧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围炉夜话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
    汉唐雄风阅读 6,392评论 0 2
  • 完整《围炉夜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上卷一 《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围炉夜话 寒夜围炉,田家妇...
    汉唐雄风阅读 5,219评论 0 4
  • 思想型人生,总是不断省思的人生。 由《曾文正公嘉言钞》一书,我们是完全可以断定,曾国藩的人生就是一种典型的思想型人...
    眺山阅读 3,914评论 0 7
  • 自己寻找了一些有关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每一篇都有心得,也有很多重复,一是没有逐字逐句的整理,另外读到的朋友,一篇文章...
    苏磊CHIVA阅读 8,710评论 0 0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12,10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