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心
早晨在微博上说,每天五点多起床的话,上班之前可以跑完五公里,也可以看完一本小书,有小朋友们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啊。于是写了这篇关于早起的文章,讲讲早起的事情。希望你喜欢:)
——伊心
前段时间学车,每天五点就要起床。一开始痛苦不堪,头疼难忍。连续五点起床一周之后,我在后来的日子实现了每天五点多就自然醒的状态。
曾经也以为自己不是个“晨型人”,上学时六点起床已难以忍受,早起的后果是一上午都恹恹欲睡。于是想着,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早起,至少上午的学习效率还能保证。一年年过去,看过的关于早起的方法论转头即忘,“早起”这件事儿就被耽搁下来了。
以前我在宿舍里的外号是“睡神”和“觉皇”,闲暇时尤其钟爱睡懒觉,不到日上三竿根本不起床,没想到因为学车“不得已”地早起一周之后,竟然培养起了这个习惯,很是惊喜。
人们都说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其实也许7天就够了。关键是,这7天里,不要有一丝一毫偷懒、懈怠和放弃的念头,要克服最开始的头痛、困乏和不适,中午适度午休,晚上提前入睡,随后身体形成了惯性,便不需再刻意强制。
这和健身的道理大同小异,也和世界上一切“改变”的方法论一样——强迫自己,克服不适,调整节奏,最后形成惯性。
如今虽然因为早起丧失了睡懒觉的乐趣,可当我在清晨走过楼下月季凝水初绽的花圃,看见一两只鸟儿兴冲冲得略过树枝,一整个城市都在悄悄苏醒,每一个清脆的响动都像在预兆着新的希望时,当我或跑上几公里,或读一本小书,精神愉悦又平静得迎来日光倾城照射时,当我掀开一页新的日历,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完成那么多事情时,依然强烈地感恩着早起的快乐。
每天洗漱完毕,坐在桌前,先写一天的计划。早晨写计划比夜晚更有仪式感,在纸上大书特书时心里还有种隐隐的骄傲:“五点起床已经做到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这样的自我暗示完毕,感觉更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列好之后,如果昨夜有没完成的写作任务可以顺势弥补,如果没有,便可欢快得开始跑步、读书或者学习了。
早起跑步,更加随性。以前都是下班之后去健身房,我住闹市区,夜晚路上人多车杂,跑步只能在健身房进行。早起之后,终于能够在小路上自由自在得跑跑。五点多,天还是黛青色,路上零零星星走过的,有和我一样的跑者,有遛狗的大叔,还有赶早市的阿姨。伴着清洁工“唰唰”的扫地声,我穿过一个小小的街心花园,看到打太极的老爷爷,又穿过好几条大同小异的老街,看着德式老建筑紧闭的暗色木门旁悄悄绽开了几朵牵牛花。早晨的静谧和安然让这个白天里匆忙吵闹的城市,露出了最初的温柔,也让晨跑中的一颗心,悄无声息得静了下来。
早起读书,多读散文。最近散文爱看董桥,他有一套不薄却很轻的小书,单看书名便很喜欢,有《今朝风日好》,有《青玉案》,有《从前》,有《白描》。董桥运用文字的能力简直绝佳,比如他写路过一个国外人家小巧精致的庭院,叹道:“看,这满园的契科夫!”皆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意趣。每每掩卷,便像走过了一条淙淙山流,即使在白天拥堵无比的马路上,心里也还留着他文字里春色满园、静致窈窕的美好。有时也读汪曾祺,看着他颇有趣味地写花草植物、写日用饮食,只觉得那种闲趣文字后,必然是对生活饱满真挚的热爱。
说真的,工作之后,白天的生活常常让人觉得疲惫和劳累。复杂的让人疲于应付的人际关系、出差时漫长又焦躁的堵车。可是幸好有早起啊。早起,让一天的开始不再是早高峰公交车上的拥挤,而是一缕淡然的花香中跑步或读书的乐趣。那一点儿微小的乐趣像是一支能量剂,让我有勇气和热情去处理接下来的一天里鸡零狗碎的一切,也不再惧怕和怨怼生活的起伏难平。
如果有艰巨的学习任务,早起更是能争取安静高效的专注时光。工作之前,看过关于“好好利用晚上8点至12点的时光”这一倡议,可是真正工作了才知道这非常难。除去紧张工作了一天的疲惫让人难以精神专注,还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状况”——亲朋好友的来电要接,微信消息要回,老友聚会要参加……推杯问盏是常有之事,手机提示音更是此起彼伏。可早晨的时光则能保持百分之百的专注与高效,几乎无人打扰。
如果五点半起床,七点半出门上班,便有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充分、完整得利用起来,而每天“学点东西再出门”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大学时就看过好多关于“做一个晨型人”“早晨的时光决胜未来”之类的成功学文章,可抛开一切功利的要素,我还是想一直坚持早起下去。
因为早起比熬夜更让我愉悦、平和,尤其是在看着远方由青灰色变成玫瑰粉的天空时,我比白天的任何时候都感觉充满希望。成长的这些年里惯有的着急与慌乱、怨声与焦躁,逐渐被稀释和淡化了。
也因为早起比熬夜更让我充实、轻松,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前就在“To Do List”上打了好几个勾,让我由衷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即便晚上下班后疲惫得只能倒头就睡,也可睡得更为心安。
每天早晨五点钟,和更好的自己“Say Hi!”
你想要和我一起吗?
*作者:伊心,正能量代言人,治愈系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