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的本质是供过于求,当职场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时候,过剩的人力资源就成了失业人群。不仅如此其中还有着三种错配:
1、期望与现实的错配
经济下行,想要保持相当水准的收入并非易事。很多人重新走向职场期望一份更高的收入,结果屡屡碰壁。
2、能力与行业的错配
如今的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很难说是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功能”。
3、性别、年龄与观念的错配
越是买方市场,买方越有选择权,包括性别、年龄逐渐成为负性标签。
职场的供求本质上是技能与价值的交易,有些技能可以量化比如资格证书,有些技能不能量好比如行业经验。技能资本是职场人士的谋生根本。
面对第一型错配,需要调整期望值,接受较低的薪酬,如若不想降低生活水平,则需要发展斜杠技能,通过交叉补贴灵活就业的方式收获更多收入。
面对第二型错配,隔行如隔山,找寻切入点利用已有技能步步为营,快速迭代,突破舒适圈,适应学习曲线。建立新的根据地。
面对第三型错配,这是大厂资本导致整个职场环境的偏见甚至是歧视,人口大国永远不缺年轻人,某方面的竞争劣势可以有其它的弥补方式,当优秀到不容忽视,一切限制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