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写作与日更之间是有点矛盾的。
真正的写作需要积累,每天保质保量的输入、思考,然后花大力气保质保量的输出,这需要时间,需要日复一日的打磨,才能终成正果。
日更却是个力气活,每天码出一定字数就算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更需要恒心和耐力,对于输出质量要求不高,事实上也没法要求。毕竟大家都是凡人,谁能保证每天都有高质量产出?
然而每一位大家或写作的先行者都告诉我们:
你想写作吗?那就啥也别想,提起笔开始写吧,每天都写,先写他十万字再说。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埋首于码字中”的苦逼日更?
因为,日更是成为作家的必由之路,也是通往自由思考和表达的必由之路。
它很苦、很乏味、很难坚持,并且即使坚持了也不一定有结果。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
因为,如果不坚持,就一定不会有结果。
村上春树,在33岁那年决定以写小说为生。曾经是个大烟鬼的他为了写作必须保持身体健康,于是他开始每天坚持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步10公里。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很少会有那种喷薄而出的创作源泉,因此为了写出像样的小说,他就“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
严歌苓,曾经当过舞蹈演员,但先天条件并不太好。为了克服腰腿很硬的不利条件,她每天四点就起床练功。后来开始写作,她依然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写作6小时,隔天游泳1000米。
郑渊洁,在1985年一个人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如今已经坚持出版了30年。为了维持这个刊物的运转,他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写到六点半,每天6000字,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
林清玄,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高产作家,十七岁就开始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之前已经获遍了台/湾各项文学大奖。到目前为止,出版书籍百余部,畅销海内外。他在自己的书中写到,“日日是好日,在每天黎明的时刻,不论阴晴、不论苦乐,我都会坚持写作。”每天起床后,先洗一个澡,然后写3000字,几十年如一日。
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吗?是的。
每一个渴望写作,渴望通过写作实现各种各样梦想的人都熟悉他们,也或多或少阅读过他们的作品。
如果这些在普通人心中如神一般存在的大作家们都在勤奋地日更,那我们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可矫情的?可犹豫的?
想那么多干嘛?写就是了!
日更,短期看确实很难产出高质量的文章。但日更却可以将写作融入生活,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或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中待久了,慢慢的就会产生出一双灵巧的手、一颗玲珑的心、一个灵透的脑。
也许,我们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写作,我们不需要达到那样的高度。
那么,你喜欢快乐吗?
喜欢的话就应该坚持日更。因为写作是最容易进入心流,从而体验到极致快感的方式之一,而日更又是每天都可以通过写作进入心流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特别是日更千字,它会帮助我们建立“系统构思——框架搭建——逻辑形成”的通路,这不是一条只有写作才需要的路,而是一条可以通向任意领域的自由思考和表达之路。
每天清晨,闹钟都会准时在5:10将我唤醒。整理洗漱后,我开始收听各种平台提供的信息,包括书、公号文章、课程等等,所有信息都可以为我提供写作主题和素材。
那样的时刻,心底特别平静和充实,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以及接下来的n个小时要干什么。事实上,每天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启,基本决定了这一天的状态。这样日复一日地为梦想而努力,会带给自己一种感动,这种感动又会激励我继续前行。
因为我知道,当我日更时,我不是被日更活动所奴役,而是在如苦行僧般的日更中不断地追求着自由,寻找着希望,也追寻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