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迫的日子里,选择总是困难的。信仰与生存,忠诚与前程,良心与利益,时左时右。梦寐以求的理想职业,日渐平稳的安定生活,舍弃,谈何容易!
信仰真的需要那么认真吗?难道平时的敬虔还不足够吗?我在心里相信难道不可以吗?只是一个签字却毁了生计,值得吗?若是丢了工作,家里的生活怎么办?。。。深夜里,千万条理由,自觉或不自觉地浮现,但良心真实的控诉却依然还在:签了=背道。
选择是困难的,但主的呼召是真实的。生活是现实的,苦难是实际的;但这个世界的真相,却不在现实中,更不在苦难中。耶稣对马大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你信这话吗?”
在没有超越者的丛林法则中,签不签的答案是直截了当的;但在复活的主面前,签不签是需要挣扎的。挣扎,并不是道理复杂,而是偶像缠累。有人说,信仰在苦难中会显得格外真实,我再同意不过。因为签不签露出了我们的底线,逼出了我们的偶像,显出了我们的本相。只是那位复活的主在呼召:“与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也一同复活”(腓3:10-11)。
软弱是难免的,在高压的白色恐怖下,又有谁不胆怯。只是体认软弱并不等于把软弱合理化。彼得三次不认主,主却知道他一切的软弱,提前告诉他。但当基督回头看彼得,虽毫无责备,充满怜悯,却足以让彼得出去懊悔不已。《沉默》中的吉次郎多次叛道,多次悔改,他多么渴望能够在自由的空气下好好信主,只是叛道依然是叛道,悔改依然需要悔改。当罗德里格斯神父践踏基督像,再也不称自己是基督徒之后,便将信仰深埋在心。当他最后手中偷偷握着一个十字架的时候,真的是心安理得吗,还是更深的沉默?--软弱依然是软弱,因此沉默。
不签的人,并不是日本武士;签了的人,也不是东亚病夫。只是罪人的刚强与软弱显出了赦罪者的怜悯与宽容,而那位复活的主依然在呼召:“不要怕,只要信”(可5:36)。
可是,复活的主在呼召谁呢?是在呼召教师、公务员吗?不只是,祂是在呼召教会。“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这不只是那个人的选择,更是教会的选择。这不只是那个人要承受的代价,更是教会要承受的代价。若是如此,这个基督所建立的命运共同体,就绝不能只在教导上有所劝勉、鼓励和惩戒,更是在公共领域中的声援,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给予支持。
艰难的岁月里,复活的主在呼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