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其身正不令而行”

我是赵亮,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25篇。

《论语子路篇第十一》第6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则论语本身没有什么疑议,但如果比较前辈名家译文,也很有意思。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钱穆译文】先生说:“他身正了,不待下令,那事也就行了。他身不正,就使下令,下面也不会听从。”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自己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也办得通。自己行为不正当,发命令也没人听从。”

李里注解——孔子说,你的身心正了,你自己修炼好了,你自己道德完善了,你不发命令,大家都会像你这样做。比如说,校长在这里拖地板了,大家自然就会跟着拖。你自己身心不正,再怎么发命令,大家也正不了。比如说,省长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可是省长开着车带头横冲直撞,那么谁还遵守交通规则呢?孔子反复谈这个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足见其重要。

南怀瑾注解——孔子讲到为政的道理,始终认为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等。)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如果本身不正,仅以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结果是没有用。

大家如果作一下比较,会发现各有特点,见仁见智,大家自己判断。

如果结合实际,这句话则是至理名言,也可以说是管理学、领导学的核心,不管是身为一把手、还是高管、或者部门主管,还是家长,这句话都非常重要。如果一把手、管理者能做到,这个单位、企业的风气就正,蒸蒸日上,反之,就很难有大的发展。有的单位领导说得好听,行为恰恰相反,就会很危险。

《荀子·大略》中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用短短的57个字阐述治国之道,阐述了如何广纳人才。可谓言简意赅,而又爱憎分明。这句话的源头,有可能就是出自孔子。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