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山前往武夷东站的高铁上。
我们再次急急忙忙地上了火车,老婆改签时只说选择最近的一趟车,结果售票员给了20几分后就要开的车次,让行程再次紧张起来。
正月里坐车的人依旧很多,我们有一张票不在同一个车厢。
我拖着大箱子跟在爱人和朱宝身后,在拥挤的过道上,一点一点的向前挪动,偏偏座位在最前面,而对面来的旅客座位又在我们刚走过的后面。
人为的拥挤就这样产生了。
我在与前方的交会中与爱人隔开来了两个人的距离,既然她们找到座位,我也懒得推着箱子再往前走,况且我们座位上的行李架已经放满了。
经常坐车,我们已经习惯了随时根据行李架上的空位安换行李。
我把重重的行李箱费力的放在斜对面的行李架上。
刚放好,一位男子兴冲冲的抬着行李走了我来。
“这是我的座位,座位对应的行李架我要放东西,请把行李挪一挪。”
铁道部有这样的规定吗?我诧异了。
“你可以放旁边,隔壁还空着呢。”
“不行,我要放我座位的上面,把行李移一下。”
考虑行李重,行李的边上正好是个间隔的支架,移过去的话,行李就一半在外面了。
见我没动,他“帮着”动起手来。行李要通过里面的支架,必须拖出箱身的一半。
看着摇摇欲坠的样子,后排的有意见了。
那人不管这些,只顾放好自己的行李。
后排的果然发话:“这样可不行,很危险的!”
“知道,知道!”被惹得不快的我也没好气的吐出一句,“请我你们的行李也往后移一下,我才能放得了。”
后排座位的人还算好说话,马上配合着行动,没有再把这种不良情绪像接龙一样传递。
车启动,有两个连着的座位没人坐。我与一位站着的高个男子坐了上去。他和我一样,位置在其它车厢的,而他女朋友正坐在爱人和朱宝的旁边。
“这样吧,我们换一下。”那位女子主动提出。
“这样是挺好,可是这边的座位不知道下一个站有没有人上车?”
“没关系。”女子面带微笑的说。
这样通过一次换位,大家都坐到了自己亲人的旁边。
幸运的是,那两个座位始终没有人上车,那怕他们提前比我们先下车。
我一人坐在这样的座位上,正好可以把我们背包拿下来。
在我取背包的时候,转头看到上车时要我移行李箱的那位男子,此刻他跟妻子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身上都抱着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显然是一对双胞胎。
原来,他执意要自己座位上面的行李架,是为了更方便照顾自己的家人与孩子。
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他的原因,而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方便来看待甚至要求别人。
出于对双方都有好处的换位毕竟少。
更多时候,与人方便,不一定会方便自己,认知的多元角度决定你是否愿意先做出这样的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