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小小
“助教,这台计算机中毒了,那台计算机无法开机。”
“助教,我的计算机数据毁了,你可以帮忙补救吗?”
“这份公文,今天下午三点以前要寄出。那项系统软件招标案,你去要三家的报价单。”
……
作为助教,我的工作虽忙碌杂乱,但我却十分感恩,因为知道这份工作是天父所赐予的。
一般说来,在我们学校,助教的工作是全班前三名才有资格担任,而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巧的是大二时正遇上计算机时代,我想要在这个方面服侍上帝,所以凡是跟计算机有关的科目,通通都选修了,并且全力以赴地学习,于是这些科目最后的成绩都在前几名。
没想到,毕业那年的助教职缺,刚好是管理计算机室,我便险胜其他应征者。但也因为这样,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我,当上助教,觉得是一种侥幸,内心充满了自卑。
系上还有另一位助教李淑芬,她负责图书馆。她也是基督徒,人充满自信、乐观开朗。我羡慕她能既跟老师们“平起平坐”,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她非常关心学生,大家也都很喜欢她。我也很喜欢她,因为就是在她的鼓励下,我才有勇气申请助教职位。
那一年,圣诞节要到了。她找我商量要在系里办圣诞节活动。我的自卑让我凡事喜欢往负面想,心里嘀咕着:“不好吧?系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师生都不是jd徒,他们会不会反对啊?”但我看她一脸阳光,就不忍心打击她,便对她说,需要用到我的地方,尽管交代。
随着圣诞节日子逼近,她没有任何动静——我一度认为,她的提案可能会“流产”,毕竟在教职员的体系里,我们是位份最低的助教。就在我不抱希望之时,突然大二的班代表走进办公室,对我说,他们班那天要负责献诗。我为他们准备了《平安夜》《普世欢腾》两首传颂千年的经典诗歌,并向教会借了圣衣。就这样,看不懂音符的我,带着他们排练唱诗。
学生们发挥了设计学院的实力,将系上的公布栏装扮得好有圣诞节的气氛。旁边的广场也搭起了一座高高的圣诞树,让我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原本我们只期待一棵小小矮矮的圣诞树应应景就好了。据说这圣诞树是因为系主任很高兴本系能有这种岁末联谊活动,便自掏腰包认捐的。
圣诞晚会当日,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出现了一排白布覆盖的长桌,上面摆满了各样美食,还有杯盘餐具。时间还没到,人群却早已簇拥,大家争相观看。热气扑面而来,广场变得狭小拥挤。一百多位学生聚在一起,大家一边聊天、一边虎视眈眈盯着美食。另一位助教跑进跑出忙着调鸡尾酒,并丢了一句话给我:“系里每个老师都捐了一道菜。”真是难得一见的全系大爱宴。
我带着诗班,去借到的建筑系阶梯教室换衣服、练习。学生们都不是基督徒,他们第一次穿上圣衣,雀跃不已。时候到了,我们出场献诗。这是一个温馨又充满爱的夜晚。学生们认真地开口高唱,“普世欢腾,救主下降,大地接他君王;惟愿众心预备地方,诸天万物歌唱,诸天万物歌唱,诸天,诸天万物歌唱……”
还真是有模有样,歌喉不输教会诗班。他们都不是jd徒,却唱诗称颂sd。我不禁想到ys曾说:“我告诉你们,他们要是不作声,这些石头也会呼喊起来。”(参路19:40)
这个场景,令我鼻头发酸。我想,原来,小小助教也可以把圣诞的平安带给全系师生,透过一个圣诞晚会,让大家的心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就在感动万分,《平安夜》唱到最后一个字,尾音还没结束,学生们如脱缰野马控制不住一拥而上,瞬间扫光桌上的食物。献诗的学生,圣衣也来不及脱下,大声呼喊:“等等!不要吃光,留我一份。”
……
隔天,有几位学生告诉我们,旁边建筑系的学生看到我们的圣诞活动,都很羡慕。但他们也不服气,觉得如果他们筹办,铁定会办得比我们更好,因为他们的设计能力更强。
我心里想,活动办得好不好,其实跟设计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是否能同心合意。这次的圣诞晚会,每一道菜、每一项布置、每一个环节,都是老师们和学生们一起摆上。李淑芬活出了上帝的爱,她平日关心每个师生,所以当她提案,许多人都愿意卷起袖子帮忙,献上一己之力,于是参与者也从中得到了成长,并一同享受辛苦付出的成果。
那一年,我们一起过的圣诞,有欢笑,有胡闹。两个小助教和全系两百多个师生,共享天上来的爱与平安。如今回想起来,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