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工科女,身边的人大多不爱读“闲”书,就经常会有人问我,你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其实我不想活的那么功利,只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不过问的多了,我又说不出我到底有哪些收获,便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由于自己的懒惰,不善于写作,真的是惭愧,不过读书是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
抵抗寂寞
在一战考研失利的时候,我恰巧遭遇了人生最寂寞的时刻。
大家都说大学毕业时要做先离开寝室的那个,不然会面对太多次的离别,伤感太多次,然而我就是那个把大家一一送走,可我还留在那个空荡荡的寝室继续住的人。
想一想大学时候,每天你想吃饭,总会有人也想和你一起吃,你想逛街,总能找到能和你一起逛街的人。当我面对他们一个个离去的背影,然后自己回到寝室面对一张张空床时,那种落寞真的是从未有过。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搬了七次家,与各种陌生的人住在一起,跟他们刚熟络起来,就分开。
其实最寂寞的时候不是和你住在一起的人不跟你说话,而是连那个住在一起的人都没有。
也许你们敌对,也许你们不在一个时差,一天也碰不上一面,但在你回到宿舍时是不是还会顾忌他是不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想一下他会不会回来,早上起床时就想看看他在不在。无形中这就是你对抗寂寞的乐趣啊。
有一段时间,我住在走廊最角落的一间办公室里。假期的办公室白天就很少有人,几乎没有什么说话机会,但是白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就很开心了。到了下班,我会选择去图书馆自习,可是办公室的那层在8点就要关门,我必须回去。整个走廊只有我和以为打更的大叔,每天晚上最恐怖的就是去那层的公共厕所洗漱。在那个屋里一待,就充满恐惧。没有无线,还不敢学习,害怕太安静,又害怕太吵,好像我在这个寂静的走廊成为众矢之的一样。
不过我找到了一项乐趣就是读《明朝那些事》,那本书讲的很有意思,就像在看电视剧一样,又很易读,不会厌烦。当然我也会看一些鸡汤美文,以抚慰我那颗恐惧寂寞的心,比看一场综艺哈哈大笑下来管用的多。当综艺结束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有一种空虚感,觉得像是有点意犹未尽。在喧嚣过后一秒拉回现实,还是不敢入睡。
但读书不会,那样静静地看着一个故事,慢慢就睡着了,没有那么强烈的欢笑,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空虚。自此我便开始了热爱读书的道路。
拓宽思维
在我读过《人类简史》后,上课碰到了科技发展的问题,我提到自己是个反对科技快速发展的勒德分子,大家都觉得我是闲的。大家会很理所当然的觉得科技发展是必然,没有科技发展,哪来的你现在的生活。也许我的想法不够成熟,但我是在考虑了你所考虑的所有角度后做出的选择,而你又想到我的角度了吗。
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我透过专家的眼睛,看到了很多多元性,而他们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有真正了解后才会做出选择,可是在他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找到目标
很多学弟学妹问我,我为什么要考研,而不去选择工作。实际上我当初只是有着读研的梦想,但我很感谢考研的这两年,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让我找到了合适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而不是我妈口中说的浪费时间。
在读《我们仨》时,我认识了大气温婉的杨绛先生,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我认识了才华横溢却又浪漫可爱的林徽因,在读《撒哈拉的故事》时,我认识了个性潇洒却又贤惠大方的三毛,在读《呼兰河传》时,我认识了细致入微却又人生惨淡的萧红。
拆书课的一位老师说,看过20中不同的活法,你也许才能选择一种自己所爱的。我很庆幸,自己在这个意外的时间碰到了阅读,让我这个生活在平淡中的人,看到了三毛,看完所有三毛的书籍,我发现这就是三毛在向我侃侃而谈她完整的一生呀。我不能说我爱她的全部,但我可以说最爱她的态度,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态度,我不用再纠结。
认识朋友
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苦苦追寻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我在读书时,遇到了简书、豆瓣、拆书帮等等这些群体。这是一群以书会友的朋友,这是一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多那么一点的朋友,最重要的事我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
同时我通过这些平台不断延伸,加入了一些拆书群、外语群、写作群。这里也许有规定,逼迫着我读完书记得写感悟,对于我这种懒人再合适不过。大家在群里有时会交流一些心得,看过这么多人都在努力,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
获得工具
以前我一直以为那种教你说话,教你时间管理的都是些成功学的东西,最近上了几个拆书课,真的发现很有用。其实都是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觉一天很忙,但仔细想一下却又觉得没做什么,最近试了番茄钟、目标管理、奇妙清单觉得很有用啊,当你无聊的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看一下自己的清单,按优先级做下去,你会发现真的就完成了。
面对日常困惑,找一本工具书来,读过后做成思维导图,以后再看导图时,这些方法就是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