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也许是老人的特质,尤其是在海边长大的人,那里的一切都是那样地令人难以忘怀。在小时候,开阔的海滩,沙子并不像现在这样干净澄白。确切地说,这里是一片泥滩,在退潮时,偶尔在长滩的一角,也可看到一处淤泥与沙子混合之地。当晨曦刚刚露出地平线,辽阔的浅滩上,已呈现一片繁忙。早起且辛勤劳作的人们,腰间别着一只小渔篓,踩着泥泞,淌着脚眼深的海水,在拾掇小鱼、小海螺等海鲜品。多少年来,这幅清晨的赶海图画一直定格在脑海里。
每当一年一度的横渡海湾时节来临,大潮涨到岸边,海风轻拂,一队队游泳健儿,顺着浪涌向目的地畅游,一艘艘小帆船跟随着弄潮儿,护卫左右。远处望去,长长的海湾上密密麻麻的星星点点,向前蠕动。那一场面,虽然没有搏击风浪的勇猛,却也彰显了人多势众的热闹和畅快淋漓。这也许是海滨城市,人们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来亲近大自然的举动吧!
很难想象,枕着波涛入眠是啥滋味。十七岁那年,真体验到了。有幸进入了造船厂当了一名学徒工,集体宿舍就是倚靠在海边。涨潮时,若风浪稍大一点,海浪拍打着石堤,房子就像被冲击了一下,有节奏的律动声,轻柔而欢快,如抚摸着肌肤,让你舒坦地入眠。原来大海还有不为人知,温柔如水的一面。惯看了台风横扫,大海肆虐的季节,摧枯拉朽的景象,与给人柔软的慰籍,是何等的鲜明对照。大海的形象不也代表了世间万物都具有一体两面的特征吗?当然,人们总是喜欢它温顺的风姿,而不随喜其汹涌澎湃,大自然的面目总是如此让人迷恋和嫌弃。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和煦的阳光洒在海面上,蔚蓝的天空格外明朗。一个小伙伴说;今天的天气最适合出海垂钓了,经他这一说,二个愣头青马上附和起来。我说;上哪里找船?“这不用担心,我们厂不是有条舢板吗。在上面竖根竹竿,再扯张帆,不就是条帆船吗。”提议出海的小伙伴,胸有成竹地说。于是,大伙七手八脚,硬是把一条破旧的小舢板,装扮成了帆船。
涨潮了,我们把小船推下了海,这第一次由咱们驾船出海,就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的目标是主航道旁的大铁水鼓,它中间有个大孔,各种鱼类总喜欢在孔下畅游觅食,从孔中放下诱饵,就特别能钓到鱼。既然冲着那处去,还犹豫什么呢?小伙伴们用力把风帆扯起来了,可是此刻的风向却与前进方向相反。小船不由自主地被顺风冲向另一处,我们手忙脚乱地扭转风帆方向,仍是无济于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怎可与大自然的力量抗衡。小船就晃晃悠悠地被风推上对岸一个小岛,离我们的目标足有两海里之遥。
看来这张帆不能给我们助力了,就把它放下来,靠人力划桨驶向目标。这可是逆流而上,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呀!四个小伙子,正值年轻力壮,硬是用两把桨,一步一步地逆流划了两海里,终于把小船靠近了大水鼓旁。我们爬上了水鼓,被起伏不定的波浪推得晃来晃去,大伙那高兴劲真难以形容。从水鼓中间孔往海底看,更令人兴奋不已。一群群鱼就像在等我们给喂食似的,都聚集过来了。此刻,不正是垂钓的好时机吗?我们把准备好的垂钩和诱饵都抛到海里,奇怪的是,鱼儿就是不感兴趣,围着诱饵打转,就是不上钩。
时间不等人,要在天黑之前赶回家,鱼儿呀!我们已经折腾了一天,就让我们钩一条也行。终于在返程之前几分钟,钓了一条约有两斤多重的金古鱼。太阳慢慢地西沉了,我们又扯起了风帆,顺着风向,很快回到了起点。回到厂的宿舍,我们生起火,煮了一锅鱼粥,品着一天劳作后的美食,大伙会心地笑了。人生辗转几十年就过去了,愤青时代的往事一件一件地模糊了,唯独那张在逆风中升起的帆,还是那样有趣地储存在记忆因子里,因为那是一张不畏艰难的风帆,一张青春驿动的风帆。
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