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是一部杨绛先生用以怀念丈夫钱钟书、爱女钱瑗以及记录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
文风朴实无华,杨绛先生善于用最质朴的文字,将生活中体味出来的人生道理娓娓道来,让人读来非常舒服,毫无说教的感觉。
我想这来源于杨绛先生自身的谦卑,遍览群书、满腹才华却丝毫没有炫耀之心。
杨先生非常爱惜时间,即使后来已然高龄老人,满身病痛,依然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求,这点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后辈效仿。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记录了杨绛先生对逝去的丈夫钱钟书及爱女钱瑗的深切思念。
由于杨绛先生在这部分采取了虚实结合的笔法,好似在描写梦境,事件又让读者非常有真实感,不了解背景的我当时读起来有些云里雾里。
后来我查了查杨绛先生行文的背景,了解到此时杨先生的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已然高龄的杨先生面临至亲的离开,想必内心是非常痛苦煎熬的。
她无法用笔直接写出这段痛苦的经历,因为每一次回忆都要重新体会一次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所以采用了记录梦境的委婉方式写出这段经历。
当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再返回头重读这部分文字,对生离死别这种人生无法避免的悲苦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三部分则详细记录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青年时远赴英国求学的经历。
行文非常有意趣,真切的展现了杨先生和钱先生乐观面对种种生活困难,努力求学,后因国家危难毅然带着幼小的爱女钱媛归国的人生历程。
归国后的种种经历,则既有小家庭团聚的种种喜乐,又有大时代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个人力量的渺小无力。
当各种力量裹挟着人们风雨飘摇之际,杨先生、钱先生及女儿用朴素而坚定的亲情牢牢的守护着内心的希望,无论怎么艰难困苦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正是这种深切的情感、对知识的无限渴求,支持着他们三人走过了最艰难黑暗的时刻。
最终跨越了一个世纪、经历了种种磨难的杨先生,对于人生的各种悲苦、世事变幻无常已经看得非常透彻,得出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人生感悟。
而书中向读者传达的那种积极乐观向上、对知识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是非常珍贵的指引我们每一个迷途灵魂的精神指南针。
欢迎关注@夏至June,专注分享书评写作运营类干货,给我留言,和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