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首映,我和两个同学去看了。
电影结束后在回来的路上,一旁的两个女生关于电影本身争论了起来。一个人对影片赞不绝口,虽然其中剧情弱了一点,但电影的场面继承了张艺谋导演的一贯风格,加上来自好莱坞的特效,最主要的是里面的明星很多都是她喜欢的,尤其是鹿晗,综合评分7分。
另一个女生明显要更加理性许多,虚弱的剧情,明星毫无演技的表演以及那中西结合的元素,让她实在起不了打分的兴致。
两个女生一路上关于这个话题不断争论,火药味一直弥漫。
其实,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被承认了有看电影的权利,也自然有着行使打分的权力,好与坏,这都是每个人的选择。
我始终相信,一部片子的好坏,绝不是所谓“水军”的一星和五星所能决定的。恶评的水军毁不了真正的经典,也不能让一部烂片成为经典。
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喜欢豆瓣的评分
昨天,人民日报撕逼豆瓣电影,对于谁对谁错我不太想评论,当然我也聊不动这两尊庞然大物。
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豆瓣的打分还是挺符合我的标准的。
高分不一定是好片,但低分一定是烂片。
豆瓣现在很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有很多水军恶意刷分,还有很多根本没看过电影的人在那大放厥词。但这种事情就像淘宝,有好评中评,也有差评,我一直觉得,一件事情它要有不同的评价才会使得其立体感更加丰富。
只有从差评和好评的判断中,我们才能知道一部影片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去看,自己喜不喜欢看。
每个人对一部影片的观看点都有不同的嗜好。有些人喜欢从影片中反思人性,感悟人文关怀;有些人更加关注影片的特效,场面,喜感;也有些人喜欢一部片子,仅仅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在荧幕之中,只要颜值在,其它的又算什么?
对于后者,很多观众确实无法在一个简单的电影院通过几十分钟的描述,就能领悟一部片子它某个细节表达的精妙主题以及整个片子剧情的铺展。这种事情,本就应该拿给专业的影评人去做。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他只在乎一部片子是否符合他的口味。这就是为什么猫眼上观众评分和影评人对于《长城》的评分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因为很多观众在乎的不一定是它的剧情是不是好,演员演技是不是棒,而可能是,“特效真好看””林更新、鹿晗在里面”。
同样,观众给《长城》、《摆渡人》打低分本身就是他们对电影是否符合心中标准的评价。出现大量低分的缘故,只能说是观众对中国电影质量有了更为成熟的思考和对待。这也说明要想得到如今观众的青睐,就要求导演拿出更多的精品出来。
因为一部片子的好坏,绝不是所谓“水军”的一星和五星所能决定的。恶评的水军毁不了真正的经典,也不能让一部烂片成为经典。
豆瓣的评分,本身就是大众标准的一种体现。
如何看待豆瓣上电影的评分
很多人都说如今豆瓣上的评分越来越不可信,这一点我不置可否,不过对待豆瓣的评分我有自己的判断。
动画片普遍高1—1.5分。也许,是动画电影太少的缘故。
文艺片的评分普遍高0.5分,因为豆瓣上打分的文艺青年居多,虽然我也感觉自己是。
老电影的评分普遍高1分左右。情怀啊,这个词一提谁不中招?
战争片的评分,这个基本没有不差,尤其抗日片。
最后我想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万个观众有一万个豆瓣,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喜欢豆瓣的评分。
作者:小美
大三财经系男孩
爱用文字抒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