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学生的奖励一定要花钱吗?你不花钱,对学生的奖励效果就不好吗?现在的奖励妙招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有校长特别奖,班主任特别奖,还有单科状元奖等等。但是获奖的学生毕竟很少。特别是任课教师,没有班费,应该怎么奖励更科学合理?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普雷马克人利用频率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低的活动,从而促进频率低的活动的发生。比如我们可以先做好规定,学生只有完成了不喜欢的活动,才能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做作业和打篮球,做作业是学生不喜欢的活动,打篮球是学生喜欢的活动,那么我们可以规定完成的作业才能够去打篮球,这样一来,打篮球就成了最有效的奖励物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了,这不是废话吗?我们不是都这么干的吗?对,这个方式确实很简单,但是你确定你真的会用吗?
还是有三个注意事项的,一定是先让学生完成不喜欢的事情,然后再答应他做喜欢的事情 比如做完作业可以玩篮球,而不是玩了篮球,我再回来做作业,如果反了,那么激励性就没有了,老师不能心软。
第二个注意事项要利用经常的变化,这是由人性决定的。一个东西在得到之前,这个人往往是珍惜的,重视的,但是得得到之后或者是太轻易就能得到了,那么奖励也就没有激情了。所以老师要想让奖励物对学生一直具有激励性,要么是增加获得奖励物的难度,要么就必须定期的去调整这个奖励物。 那么调整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定期观察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对哪些活动感兴趣,对哪些活动又不感兴趣,学生不同时期的兴趣点肯定是会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变化来。
第二种,实在观察不出学生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私下去找学生问一问,了解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的注意一点,对于学生合理的要求要采纳,但对于学生不合理的要求就要进行引导,使这个要求更合理 。
第三个注意事项,要有用高频行为调动学生第一批行为的思维。我们在想要强化学生的某一件行为时,一定要想到有什么可以诱发他去完成这件事,一个老师只有自己形成了用高频行为去强化学生第一批行为的想法,并有意无意的去贯彻之,才能在教育上真正的做到得心应手。也就是如果你只知道有这样的方法,但不知道去实践的话,那么方法再好也是不会自己产生作用的。
奖励机制的运用,必须随时变化,以不变应万变。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先让学生吃的学习上的苦,才能体会到奖励的甜。千人千面,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奖励,但是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看见。奖励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过程一定要有对比,虽然老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也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奖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