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好多目标,比如要看多少本书,看多少部電影,存多少錢,這些目標都是可以量化的,但是每年都只是制定目標,而沒有計劃如何執行,所以總覺得還是沒有好好完成年初的目標,也覺得其實還可以做的更好。雖然2015年也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回頭看看這一年看的書和電影,加上忙碌的工作,這些也算是一種沈澱吧。
平時喜歡把看過的書和電影通過微博記錄下來,雖然只是短短140個字也可以讓自己記住看過以後的感想,但是偶爾也會偷懶,再來回顧2015看過的那些書,一共24本,平均一個月2本,還算滿意。2016年計劃在此基礎上翻倍。
那現在記錄一下自己2015年看過(评分8分以上)的這些書吧。
文字很好,湘西的风土人情近在眼前,那个时代的烙印非同一般,作者感情附着较为用力。
每一篇都印象深刻,尤其是七十多岁的歌德爱是十几岁的少女,似情窦初开,还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的确是人类的传奇。
东野圭吾的书是每本必看,虽然只是青睐他早期的三部曲,但近两年出的两本都还算上乘之作,另一本《虚无的十字架》也值得一读。
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时候买了《毛姆读书笔记》并一口气读完,然后从此对他的作品一发不可收拾,而喜欢上这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相继又读了《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面纱》,这次就把《毛姆传》《寻欢作乐》《毛姆精选小说集》收入囊中。或许毛姆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他身体力行用经历、阅历来讲故事,他的一生本就是传奇,同性恋,靠写戏剧实现财富自由,带着同性爱人游历各国,一战二战担任英国间谍,与孩子母亲纠缠的一生,这一切比小说精彩。
今年连续看了四本严歌岑的小说,每一本看下来不仅感叹她笔下的女人拥有的坚韧与胸怀,总是能够吞下世上所有的悲苦与哀愁。或许这就是严歌岑式的情感。
林达的书也是买了全套,他们的书是属于不着急放在那里慢慢看的,《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已看过,而其他全在书柜里静静呆着,当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一定是首先把他们拿起来看的。
很少看当代作家的书,总觉得时代烙印太强烈,也许是想摆脱那时代留下的退不可达到古代先贤的智慧,进不可赶上新思想的激流勇进,所以总觉读起来寡然无味,这本书同样没有带给我太多惊喜。
林语堂老先生的书被很多人推崇,但是代表作由于是英文写的,可能翻译的问题,文字并没有体现出汉语言文化的精髓,而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也趋于平淡和简单,没有超出期望值。
是因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要把这本书拍成电影,所以先下手买了书回来看,然后再看电影。书很失望,对电影充满了期待。
刘震云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强,人物脉络关系梳理的非常清晰,看了他的书才觉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总是能说得你心服口服。
其实8分以下的也有几本印象深刻感觉不错的书,如《岛上书店》《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忽然七日》《失落的秘符》《无知的游历》等等。
读书是喜爱,读书是让内心更丰盈,读书是让胸怀更宽广,那么,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然、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