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砍柴书院老A预备队,我学到了这样一招【天鹅干货铺12】

在简书有幸结识大v李砍柴。

砍柴院长看过我的稿子,约我写稿。因为之前一直在纸媒写作,接触新媒体,才是最近的事,我想再练练网感。所以,被丹尼老师拉入老A预备队,成了砍柴书院编外学员。

最近一段时间,单位事儿太多,常常加班到深夜。于是,我每天中午抽一会时间,把学员的作业和老师的点评,选几篇打印出来。晚上忙完之后,把原稿、批注稿、最终稿一一对比,分析每一篇文的形成过程,记录学员的体会分享。有的时候,把学员在有书、新东方、拾遗等平台上过的稿子朗读几遍。感觉,比刚开始写新媒体文好多了。

值得一书的是,书院起承转合的写作训练模式,使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起承转合,在小时的作文课上,老师就讲。多少年来,也在用。

现在看来,以前用得过于简单化,没用出力度。

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转的环节,怎么才能转到位的问题。

转,最关键,最有难度,最具技术含量。怎么转?我从预备队员的经验和老师点评中,发现奥秘就是:深入追问或者反面论述。

转的不好,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文章失败了,没深度,欠逻辑性。

认识明确了以后,我开始纸媒文和新媒文的转化练习。

纸媒文:    以《诗经》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

“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白居易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古代采诗官采诗的情景。

采诗制度历史悠久,《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

自西周以来,輶轩使者深入民间,“巡游万国,采览异言”,收集歌谣、民谣,周天子凭此了解各诸侯国风俗民情、政治臧否,然后赏功罚罪、安邦理国。采诗留下的这些档案资料,经孔子删减整理,就集成《诗经》,所以《诗经》是社会调查的结晶。

到了汉朝,保留观采民谣以察政的制度,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设“风俗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从中“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十月事。

正如诗人叶匡政所言:诗是原始的民主之道。

从《诗经》到汉乐府,诗成为下情上达、舆论监督的重要媒介,采诗观风是舆情收集、信息咨询的有效途径,也是调查研究的起始及制度化。

时至今日,采诗对做好调查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翻开《诗经》,仿佛看见风尘仆仆、简装素食的采诗官,摇着木铎,长年行走在长满稻粟和蒹葭的大地上。

农人在田野上默默耕作,农妇在树下专注地纺麻;山雀子从田野间飞过时弥漫着薰草气息,老牛在塘边咀嚼着草茎时的悠闲;“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

他们所见、所闻、所体验,是那样接地气,不做作,既有真实性,又有广泛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这也就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时下的有些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或者只看“门面”和“窗口”,框框是早就定好的,路线是精心设计的,座谈会是提前准备的,材料是层层加工的,听一听、看一看、转一转,是“被调研” “浅调研” “伪调研”。

更有甚者,媒体曾曝光安徽宿州灵璧县副县长李长锋称自己扶贫下乡和百姓握手后洗手多次还担心脏。殊不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

一行行诗,扑面而来的是乡野味、泥土味,字里行间散发着稻麦香和虫鸟声。扎进泥土才能闻到泥土香,到居民社区、到生产车间、到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土地,坐同一条板凳,感受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善讲原汁原味的“土话”,用最通俗、最朴实、最真实的语言,贴近民声、体贴民意、反映民生的语言,让群众感到可亲,一听就明白,打开心灵,乐于同干部交流。

曾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在《诗经》305篇中提到的可食用野菜多达43篇25种,平凡的野菜竟绽放出不平凡的灵性和野趣,民生无小事,多看“角落”,多入“后院”,多观察细节,多挖“野菜”,多“节外生枝”,获得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破解难题的新视觉、新思路。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

让我们作新时代的“采诗官”,以《诗经》的方式,用好“90%以上的时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鲜活、质朴、生动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这是一篇随笔类文字。写完之后,又进行了新媒体文的转化。

标题:采用问答式,比原文更吸睛。

起:由一个朋友的朋友圈说起,引出诗。

承:接着前面所说,强调诗和调查研究的关系,采诗对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转:更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分并列两层,从饱含真情、激活火花两个角度,论述调查研究要从《诗经》学思路、学方法。

合:提出不读诗、不调研的观点,升华主题,重申调查研究要象采诗官,要接地气。



新媒文:  诗里也有调查研究么?有!


昨天晚上,看到一位乡镇工作的同志发的朋友圈。说一天接待了四五波调研组。

我随口问了一句,那么多调研组,如果待几天,你能接待过来吗。

他回答:

都是半天,一天的,转一转就走。

我想到了诗的产生。


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流露出来,歌唱出来,就是最早的诗。

这些诗,从民间采集上来,删减整理,就集成《诗》。叫《诗经》是后来的事了。

采诗就是体察民情民意、开展调查研究的发轫。

自西周以来,采诗官巡游万国,深入民间,采览异言,收集歌谣、民谣。

周王朝凭借这些诗,了解民间疾苦、政治得失、风气好坏,然后赏功罚罪、安邦理国。

到了汉朝,设风俗使者,观采风谣, 从中“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十月事。

正如诗人叶匡政所言:诗是原始的民主之道。

从《诗》到汉乐府,诗成为下情上达、舆论监督的重要媒介,采诗观风成为舆情收集、信息咨询的有效途径。

唐宋诗兴甲天下,都是秉承了《诗》的情怀、《诗》的方式。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就反映的民生问题。

大凡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诗篇,都行民主之道。


扎进泥土才能闻到泥土香。

翻开《诗》,仿佛看见风尘仆仆、简装素食的采诗官,摇着木铎, 长年行走在长满稻粟和蒹葭的大地上。

农人在田野上默默耕作,农妇在树下专注地纺麻;山雀子从田野间飞过时弥漫着薰草气息,老牛在塘边咀嚼着草茎时的悠闲;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

所见、所闻、所体验,是那样接地气,不做作,既有真实性,又有广泛性。

一行行诗,扑面而来的是乡野味、泥土味,字里行间散发着稻麦香和虫鸟声。

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


高手在民间。

生活处处是发明场。

山野间,那么多野菜,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再看看《诗》,305篇,曾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其中提到可食用野菜多达43篇25种。如果当时的采诗官坐在办公室死磕,就发现不了这么多美味,平凡的野菜也不会绽放出不平凡的灵性和野趣,

举工作中的例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小岗村的18户农民首创。这些年兴起的“农家乐”、“果园采摘”,都是农民适应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在自家院落、承包地创造的增收入的新办法新途径。

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养在深闺人不知,需要发现,需要提炼。相反,对一些棘手问题,无计可施的时候,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厂矿车间,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破解难题的新视觉、新思路。

经验来自基层,智慧来自群众。

脚下沾多少泥土,脑中就能激活多少火花。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 。

时下的有些调研,就是脚下沾不了泥土,坐不到同一条板凳,不会讲原汁原味的“土话”。“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或者只看“门面”和“窗口”,框框是早就定好的,路线是精心设计的,座谈会是提前准备的,材料是层层加工的,听一听、看一看、转一转,是“被调研” “浅调研” “伪调研”。更有甚者,媒体曾曝光某地副县长称自己扶贫下乡和百姓握手后洗手多次还担心脏。

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在今天,我们也可以说,不读诗,不调研。

作新时代的“采诗官”,以《诗经》的方式,用好“90%以上的时间”,深入民生的褶皱,多入“后院”,好看“角落”,多观察细节,多挖“野菜”,多“节外生枝”。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鲜活、质朴、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才会汇集群众智慧,才是有益于工作的。


把两篇文放在一起比较,是为了培养自媒体写作的意识、观念,彻底改变多年固化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

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逐渐破冰,但技巧的训练还未入轨,与自媒体的套路还很远。

拿上面两篇文来说,后面一篇下了很大力气在向自媒体文转变,但骨子里还是评论,故事性不强、没痛点,只是表面上、形式上靠近了一点而已。

路还很长。好在我一直很努力,但愿,将来某一天会来个转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