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校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从规章制度到组织架构,逐步建立,每周按计划实施,颇有成效。
但这个学期,据我了解,集体备课遭遇瓶颈期——有的支教老师不愿参加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过客。有的老师开始消极对待集体备课了,因为他们觉得教学任务重,没时间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再说了,课上得再好有啥用,成绩决定一切!
今天下午的集体备课之后,我们小组就这个问题开展了讨论:集体备课究竟有没有用?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怎么搞才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还是有老师认为有用的。柴学荣老师就以切身体验来谈自己的收获:七年级语文公开课后,汪晓玲老师的课大家认为很不错。柴老师把汪老师上课课件拿来为己所用,根据教情和学情进行了修改,感觉实践效果很好。所以柴老师总结说:只要有心,向同仁学习,用心对待教研,集体备课这个交流平台是有益处的,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反思与成长。
饶泽慧老师则认为,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用敷衍的态度,自然收获甚微,用认真的态度,自然能收获甚丰。她希望能向教学质量好的同仁学习怎么上课,既把课上好,也把教学成绩提高,两全其美。
我非常赞同柴老师和饶老师的观点。但对于如何突破瓶颈期,如何让集体备课更扎实有效,具体采取哪些策略,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