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孔子诞辰2565年。对我而言,孔子的印象只存在于《论语》之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得的只有这些,学到的也只有这些。我想大多数80后、90后应该和我一样,对于孔子的了解不深,对于《论语》的学习不深。
其实这一切的发生应该说是必然的,因为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我们必须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上大学而学习,从而使我们涉猎其他的东西变少了,比如传统文化。我并不是完全否定应试教育,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算是抱怨吧,只是一个90后的抱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切的认识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只是一味地抱怨应试教育,而现在却觉得应试教育也是无奈之举,每一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国情,因为没有去过国外,也没有去国外生活过,所以不了解国外的情况。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很多,而且现今人口越来越集聚,北上广地区可以用人满为患来说。
如何改善如今的教育,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这一些都是政府人员应该想的,我们也无法改变。
但是对于孔子,难道不应该让未来的栋梁们多知道一些,多学习一些吗?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慢慢地消失,为什么中秋节会变成韩国的。仅仅做一些改变是不够的。
作为人,不应该忘本。
2565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是不是能够赋予更多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