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培训工作者,你可能没有听过CBET模型、没开展过MTP培训,但你不可能没听到过ADDIE。不论是初入培训行业的小白,还是驰骋培训行业数年的老手,一定都会常常把ADDIE放在嘴边。
但细细回想,你有多久没有真正遵循ADDIE模型来开发课程了?从什么时候起,ADDIE竟然只像一尊佛一样被我们高高供起?
这是个VUCA时代
在说ADDIE为什么被束之高阁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近几年,一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眼前——VUCA。
什么是VUCA?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
我们面对的环境充满着各种变化,今天确定的事情可能一眨眼就变了。我曾在一家快销行业从事培训工作,原本以为传统行业会比较稳定,但当组织架构2年内调整了3次之后,我发现我错了,我们需要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来配合业务变化的脚步,唯有这样,才能被业务部门所需要。
ADDIE
从图中可以看出,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型ADDIE包含五个部分: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开发)、Implement(实施)、Evaluate(评价)。无论从任何时间来看,这都是一个系统的、逻辑性强的模型,并且不可否认,按这个流程开发出的课一定是经得起推敲的好课程。但这样一门课程却往往需要耗费很长的开发周期来完成。
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者需要对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任务、受众、环境、绩效目标等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在开发和实施阶段,设计者需要不断地完善课程框架,并且反复经过试讲,修改,试讲,修改……,最终确定课程并实施授课。
而我们回到现实中,在这个充满变化的VUCA时代,业务模式一直在变,我们需要能够快速掌握岗位技能的人才,需要一上阵就能杀敌的兵,针对这样一群人,我们给予他们的,不应该是像ADDIE一样的一顿饕餮盛宴,而是能够被短时间内开发并且解决业务痛点的“速食“课程。因此,敏捷课程开发模型应运而生。
情境微课的开发
课程要落地性强,要贴合业务场景,就需要能够匹配业务部门的情境。同时,在这个快节奏的VUCA时代,学员无法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半天,甚至一天来听一堂课程。因此,我们更多的都是采用1-2小时微课的形式来展开。情景微课就能充分满足当下的所有需求。
上图是情境微课开发的模型,对比ADDIE模型,我们会发现它更具象。它不再是笼统地写那些大而全的东西,而是用四阶段八步法,直接还原了一门课的完整样貌。
聚焦情景,是定义学员的痛点和难点的阶段。传统的课程,往往讲授的大而全的东西,而由于课程时长所限,我们无法在1-2小时内,向学员讲授过多的知识点。因此,在这个阶段,“聚焦“两字就变得格外重要,只有聚焦到学员的痛点和难点,并以此开展课程,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学员有大收获(干货)。
萃取知识,是要与业务专家携手,进行干货萃取。情境微课重在“多一点真诚(干货),少一点套路(理论)”。学员要的是,如何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到能够让他们带回工作岗位上去用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这个阶段,课程开发者需要机遇学员的痛点和难点,寻求这方面业务专家的帮助,用他们的“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提炼出一套能够即学即用的方法论,教授给学员。
设计大纲,不仅要搭建课程框架,更重要的是设计一个“套路”,让学员能够吸收知识,而不是走过场。因此在这个阶段,它限定了课程框架的四个内容,包括:开场引发学员兴趣,让学员愿意在培训室听下去;使用从业务专家身上萃取出的方法论,教授给学员;让学员进行演练,固化行为;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和检查,确保学员真正掌握了课堂上所教授的方法。
开发课件,需要用一些列教学手法,达到“勾,学,练,查”的目的,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学员收益的最大化。
开发一门课程不易,在VUCA时代下开发一门课程更是不易,不仅需要能够实实在在解决业务问题,而且还需要“敏捷开发”,不然就会被业务发展甩在身后。作为一名培训工作者,需要对每一门课程都怀有敬畏之心,用心做好每一场培训,这样,你才会得到每一位学员,每一个业务部门的尊重,也才对得起学员对你一声“老师”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