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努力,越焦虑?
为什么你追求幸福时,如此急功近利?
为什么你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你连自己都掌控不了,却总幻想着掌控世界?
是不是感觉每一个问题都困扰自己很久,想解决却又不知如何解决?别担心,这篇文章将为你解决这些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我们有无数渠道升级认知,我们有源源不绝的资源以供娱乐。
这是最坏的时代:信息爆炸、认知过载以及愈发短、平、快的娱乐业,都推波助澜地会使这个时代成为充满遗忘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正是滋生焦虑症患者的时代……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因为我们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希特勒,他总想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东西,却不愿对我们能够控制的东西,承担起责任。
01 松鼠病——学习中的焦虑
为什么你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当人们说:“道理我都懂”的时候,其实他并不懂,因为道理不在于说到,而在于做到。
生理反应和情绪感受是很难直接控制的,但思维方式和行动都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不仅要改变我们的认知,还要采取行动。
每个爱学习的人,都患了松鼠病。这种知识焦虑症源于激烈社会竞争带来的攀比本能,害怕别人先于自己成长、害怕先于自己懂得某一领域知识、更害怕被同龄人抛弃。
于是,我们变成了只囤不用的贪婪小松鼠,不管自身能否消化,盲目搜集和存储信息。
你可能订阅了几百个不同类型的公众号,但认真打开并读完的文章屈指可数;你可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你可能看到免费资源就心动,结果数十个G的资源除了占满内存,没有任何用处;你越感觉自己缺乏知识就越想买课,而越买课,就越没有时间学习。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在一个领域内耗费过多时间精力,另一个领域就必然供给不足。
如果我们只花时间输入和囤积知识,就没有时间消化和输出。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解决我们的信息松鼠病,在认知过载的时代深度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为你提供两个解决办法:
1.打造属于你的信息鄙视链。
Less is more。知识和信息的摄入,永远在于精,不在于多。
当你正准备购买某个课程或书籍时,冷静思考1分钟:“我真的需要学习这门知识吗?”“我是因为什么才准备学习它?”“他真的会给我带来某方面的帮助吗?”
2.做到对信息吸收的及时反馈。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眼到、手到和心到,每一份输入,都必然要做到规范分类整理,并结合高效率、高质量地输出。
这是我做笔记的方法,将所见所学整理与归纳。这样才能所学即所得,所见即所得,然后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持续输出。
知识不能改变命运,除非转换为行动;行动也不能改变命运,除非转换为结果。
02 控制狂——人际交往中的焦虑
为什么你连自己都掌控不了,却总幻想着掌控世界?
要知道有些事情是你能控制的,而有些事情是你不能控制的。
有许多社交达人,微信加满5000好友,却感觉自己异常孤独。
社会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邓巴数”,指的是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超出这个数字以外的好友,就脱离了你能掌控的范围。社交网络给你的焦虑,来源于消息列表里此起彼伏的小红点,来源于刷不到底的朋友圈,来源于关键时候找不到一个人的失落。
当人们企图控制他们控制不了的东西,焦虑就产生了。
另外,人际交往中焦虑还体现在混淆自己与他人的责任界限。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最危险,他们不仅肩负了自己的焦虑,还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焦虑。
你知道吗,承担起别人的责任其实是一种自大的体现,因为我们妄想做好别人的事。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方式不是去做他人的事情,而是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和菜头也曾在《槽边往事》中直言:“不要为你不曾拥有的东西而感到焦虑,你不要有偶像包袱,因为你根本就不是偶像。”
人生就像一道数学题,有无数的计算方法,亦加减、亦乘除。那些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的人,太单调无趣。
03 急功近利——人生态度中的焦虑
为什么你追求幸福时,如此急功近利?
因为你既不关注现在,也不放眼未来。
你是否被《摩拜创始人胡玮玮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种类型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作者利用的,正是潜藏在读者内心深处的,急功近利的人性。
急功近利的人性裹挟了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它让人们越努力,越焦虑;它让人们只关注现在, 或者只关注未来;它让每个年轻人特别是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严重缺乏幸福感。
何为幸福?幸福=快乐X意义,二者缺一不可,快乐就是要关注现在,而意义,就是要放眼未来。
急功近利的焦虑者要么是只关注现在的享乐主义,要么是只放眼未来的忙碌主义。
幸福=关注现在(快乐)X放眼未来(意义)
控制你能控制的,放弃你不能控制的,仰望星空的时候要记得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类爆款文就难以搅动你不安分的情绪和恐慌。
要想得到真正地幸福,就要做到关注现在和放眼未来的有机结合。
04 与你的焦虑和解
你越想害怕焦虑,你就越焦虑。
前面已经说到,焦虑来源于你不安分的控制欲,包括控制焦虑。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认知失调,在许多情况下,失调行为产生是由于人们过分害怕某些令人恐惧的事物。
这就是说,由于他老担心某种可能使他感到焦虑的处境,因而他变得万分恐怖,以至于不由自主地被引入这一境地。
罗辑思维有一期曾提到:优秀的导演为了让演员超常发挥,经常实施“保一条”的策略,就是告知演员上一条已经合格了,剩下再随便补拍一条,让演员能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导演为此还总结了一条金句:“想有意外之喜,请先接受现状。”
这一期我们谈到,人们的焦虑感来源于控制欲。
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信息
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人际关系
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外在世界
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焦虑
一个事实是:我们唯有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放弃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网易云音乐《SPLASH》热评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很不错,将其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
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人啊,你到底想要什么?
——END——
你的点赞和关注,就是对我的最大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