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鞋面已然是主流
2016年可以说是nike flyknit的井喷年,lifestyle方面有presto flykint,air max 1 flykint,经典换新颜;篮球鞋方面,KOBE11甚至先推出flyknit版本,以及更加新型的flykint鞋面的Hyperdunk2016 flyknit和KD9;而跑步鞋方面,更是近乎全面的一鞋款一普通版一flykint版的模式。一方面鞋身编织化在实战鞋款上不仅普及运用(跑鞋款训练鞋款),甚至是创新运用(HD2016FK,KD9);另一方面,对经典鞋款的flykint化,体现了nike设计师将新科技和旧鞋款结合的再创造力。
可以说运动鞋编织化已经不再是趋势,而是现实。不仅NIKE,ADIDAS甚至是PUMA也是全面进击鞋面编织。现在大街上,比赛上,编织鞋面已经成为了主流。然而,这是否意味着运动品牌对鞋类科技的创新运用都集中在编织工艺呢?
答案是否定的。
NIKE在年初发布会上,有两款鞋款值得注意:一款是HYPERADAPT 1.0,将概念鞋款air mag的自动绑带系统带到跑鞋上;另款是air vapor max,air max气垫被拆解成几个小块,直接充当中底和大底,这等同于脚和地面都直接接触max气垫。此处尚且不谈hyperadapt1.0,毕竟在鞋上面安置用电系统,怎么想都是奢侈的东西,估计价格上会像mag一样吓人。但vapormax的概念,却已悄然运用到普通人能买得起的实用鞋款中了。
Zoom是试验田
说KD9是今夏最火爆的篮球鞋,应该没有人有异议。在雷霆季后赛中,杜兰特断然“抛弃”KD8 elite,提前上脚KD9,让众多球鞋迷好奇了一阵。发售之后,美国队配色(白色)迅速售罄。
这双球鞋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双层前掌flyknit有一定视觉冲击,全掌内靴依旧对脚肥的人士不友好。辨识度极高的流畅鞋型注定成为经典。但在我看来,KD9的重点既不是鞋面也不是造型,而是中底——更薄更贴近脚板的zoom。
其实,让中底技术更贴近脚板的设定,并不是划时代的首创。ADIDAS的NMD可以说是让脚和boost的距离只剩下一块薄薄的鞋垫,但脚感却反而没有ultraboost那么好。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这个设置忽略了与中底泡棉结合的层次感。在中底缓震技术与泡棉结合这方面,KD9可以说是划时代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NIKE的"妙手"之处:为了让运动员在启动的时候能得到更好的响应,Leo chang 将zoom air做得更薄,并且制造明显的zoom前后掌厚度落差。这样的话,运动员的前突启动能更流畅——前掌因为zoom变薄的缘故场地感更强,而zoom在被施压的过程中,因为更薄的缘故,气压比一般的zoom略强,zoom弹性纤维回复得更快,所以响应也更为迅速。当你穿上KD9突破的时候,启动是不会拖泥带水的,同时前掌因为感受到更强的zoom反馈,脚前掌收到的冲击也极大地被减弱。这样的前掌脚感,可以说是锋卫突破者的终极追求。而后掌较厚的zoom,在抵受跳跃后落地的冲击时,其反馈是柔韧爆满的,有一种被气垫包裹脚板的感觉。
这一切不仅得益于zoom的的变薄,还有中底泡棉的变薄,让穿着者在感受强烈的zoom反馈的同时没有完全接收zoom带来的反作用力。所以穿着者能感觉到饱满的脚感但不至于太弹脚。
这样的脚感真是谁穿谁知道。
其实在KD9之前,全掌可视的zoom air其实已经运用在一款跑鞋上——nike zoom all out flyknit(实际上是"四分之三"掌,但最前端其实小的可以忽略)。相比起KD9,all out的zoom air部分要厚一点,中底泡棉厚度则相当。但不得不说,all out的脚感爆满度要略逊KD9两筹——当穿着all out跑步时,zoom反应很强烈,但如果在走路的时候,all out 的脚感是有点硬的。这和走路都有Q弹感的KD9相比是有点差距的。究其原因,是all out的zoom的厚度未达到KD9的完美程度。
那么,通过这两款鞋能看到什么呢?
Nike在气垫的运用上进行了再创新——更贴合脚底带来更强的缓震感。在KD9上,我们看到了更饱满的zoom air反馈,可以说是脚感上的一次革命。而年初 nike vapor max的发布,也暗示着max air的更新亦coming soon。如同这两年耐克鞋面科技flyknit的蓬勃运用,耐克改良运动鞋的核心中底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可以尽管可以拭目以待。hyperadapt1.0即将发售,那革新max air的vapor max发售也不远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本文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