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被电影名字吸引的,《孔雀》——不知道讲述的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看过之后,也是似明白非明白,孔雀开屏固然是美丽动人的,但孔雀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会开屏,这也许象征着我们期待着美好和幸福,可美好和幸福不一定会如期而至,并且在美好和幸福来临前的漫长的时间里,孔雀也只是孔雀,只有开屏的孔雀才会引来人们的赞叹,大多数的日子都是平淡无奇的。
整部电影真的特别平淡,平静,就像我们平常的生活,甚至在这种平静中,有一些压抑。在生活面前,真的不会是如己所愿,但最后,又似乎能够如己所愿,就像电影最后,每个小家庭看孔雀的时候,都希望它开屏,希望看到它那绚丽多彩的羽毛,可是在那当下,孔雀没有开屏,当他们都走过了,孔雀开屏了,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电影聚焦在上世纪70年代一家五口人的生活,3个孩子,相同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人生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生活有时候是如此艰难,大多数人选择迎难而上,有少数人选择逃离。
以家中二儿子的视角展开故事,最平凡、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一家五口人坐在过道里吃饭的场景,那时他们都小,父母都年轻,可是时光是向前走的,一直向前走,不会停留。
一切都只是过程,无论曾经我们做出过怎样的选择,想要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再怎么满怀期待,生活也还是会给你沉重的打击,就像家中二女儿想要报名参军,当伞兵一样,就像家中老大想和那个他看上的漂亮姑娘在一起一样,就像我们期待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一样,现实的生活不是这个样子的,和我们所期待的不完全一样。
也许是没有做好接受这样现实的准备吧!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总要消沉一段时间,可无论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
有些时候,自己的做法不被别人理解,不被别人接受,但其实,那又怎样呢?坚持自己的选择,求得的是自己内心的安稳和踏实,不管结果怎么样。
电影中,妈妈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在工厂外和儿子一起等着那个儿子心仪的姑娘,想试试帮助儿子达成心愿,虽然这样做在别人看起来很愚蠢,可她还是愿意去尝试,为了自己的孩子。
电影中另外一个场景,真是很戳心了。
二女儿和弟弟去街上买菜,遇到了当年那个她喜欢的伞兵,她前去招呼,可是那个人根本不记得她是谁,当初兴许是自己一厢情愿地把那个伞兵的帮助当成是对自己的喜欢,时隔多年,那个人根本不记得自己是谁,怎能不伤心难过。
一边“挑”西红柿,一边背过脸默默地痛哭流泪,所有的心酸难过不如意,在这瞬间迸发。对比弟弟的平静就知道,没有那样的经历,就不会有她当下内心哪种复杂、被刺痛的感觉。
电影最后,三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平淡中流露出幸福的喜悦,也终于看到,在经历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以后,生活里有了希望。
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必须选择迎难而上,就像电影中的父母,要养育三个孩子,为他们操心,为生活操劳,可是从来没有退却过。
“活着的意义在于活着本身”,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