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护肤的女生都知道,好的肌肤不仅要定期使用滋养品,例如精华,面霜,乳液,爽肤水,还需要每周做深层清洁,一款好用的清洁面膜会帮助皮肤减负,以更好的吸收护肤品的营养。
皮肤如此,人生亦如此,学会给自己做减法,你会因为简单而幸福。
1
同事的女儿四岁半了,她隔三差五就会给我一些她女儿穿过用过的东西,她家的婴儿床也送给了其他同事。她说,家里东西太多瞅着闹心,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收拾收拾,整理出一些东西,或者送人或者扔掉。
我觉得同事说的挺对,我自己也会定期整理衣柜,但没她扔的频繁。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有次讲课时提到,他有次整理屋子时,发现家里书太多,有些放着也没用,于是就在微信上卖书。
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但由于年关将至,只有顺丰快递,当把所有书都寄走,樊老师发现自己收了五百多,邮费花了三百多。
但他很开心,并打算以后隔段时间就清理一下家中存货,还说开个微店也不错。
过多的物品,过多的书籍,算是一种物质财富,它也许能满足一时的需求,但从长远角度看,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2
小时候我很喜欢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人总是喜欢新的东西,尤其小孩子更是如此。
可是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不美了,妈妈总会千叮咛万嘱咐,小心点,别把饭菜掉身上,新衣服,仔细点穿,油渍洗不掉多难看。
后来大一些,爸爸去私企工作,家里经济宽裕,妈妈有时会给我买贵点的衣服,但相似的叮咛又如期而至,小心点,这么贵的衣服掉上油渍多可惜。
妈妈不仅这样要求我,对她自己也是一样。妈妈有一条黄色九分裤,有次她上下一辆卡车时挂出一个洞,妈妈心疼懊悔了半个月,想出各种办法弥补,每次穿时都得絮叨两句。
我总觉得妈妈这样活着很累,衣服是给人服务的,为什么要本末倒置,拥有的太多顾虑反而更多,人活的反而更累。
3
有一对85后小夫妻若可和新一,平时在各地旅拍,当走遍中国大部分城市后,他们被一处小村庄吸引了,要在此安家,他们自己动手建起了一座不用钉子的榫卯结构松木小屋。
他们上网查阅大量资料,自己设计小木屋的结构,不会电钻自己学,建屋的整个过程他们亲力亲为,没有请一个工人。原本诺可不会做饭,但也学会了做饭,种菜,养花。他们把生活过成了世外桃园。
他们为自己的家取名"一念之间",门前还有一个院子,用树枝围成了院墙,晨起他们在屋后看日出,夜晚守着小木屋仰望星空,冬天还能赏雪,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他们还会接待志同道合的客人来这里居住,与他们一同享受这份静谧,和谐,简单,快乐。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疲于应付,一个隐居山林的小木屋会帮助我们的内心归于平静,因为减去了那些有形无形的负担,我们活的更简单,随意。
4
日本有位作家本田直之,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少即是多»,他提出从物质中获得满足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现在更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
作者从世界各国的幸福指数排行榜发现,日本人民虽然生活富足,但并不幸福,为寻找答案,作者前往排名前几的北欧国家,采访当地居民,寻找原因。
以下是书中摘录的一则采访内容:
我认为可以选择的事物越少,人越容易感到富足。日本就是因为人们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难免就会叫人心猿意马。而如果是在丹麦,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心里面一清二楚,而且也很容易分辨出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佛罗使帕克·田中聪子/丹麦/船舶公司职员
的确,太多的物质诱惑让我们眼花缭乱,反而干扰了我们的选择,让我们看不到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买了很多无用之物,当我们明白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时,即使只拥有一件衣服,天天穿它,你也开心。
5
百万富翁会担心孩子被绑架,中五十亿彩票的普通人担心被抢劫,换一辆豪车剐蹭一下心疼好几天。
有的时候,少即是多,拥有的越多,顾虑也越多,给自己做点减法。
一顿简单的晚餐你也可以吃的津津有味,因为你只是饿了,一件普通的衣服你可以每天穿着,因为材质舒服。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孔子最爱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生活本身就不复杂,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远比拥有一堆东西更有意义。
作为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土筑成的建筑里,我们很难获得真实的体验,但我们依然可以给自己做减法,开启双城生活或许是最好的模式。
我们可以在工作日全力以赴,周末休息时,约上好友或家人,找一个心仪的小木屋似的世外桃源,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找寻最原始的快乐。
我想那个定期扔东西的同事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她也明白少即是多,拥有一件暖和的羽绒服远比上千的貂皮大衣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