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的从兰州回来了。此次兰州之行,其实只是在西北宾馆上了一周的课,白天排得满满的课程,晚上在房间埋头做报表,压根没出过宾馆大门。只是返回的前一天下午才到书城和兰大附近溜达了几圈,然而,收获还是很丰富的。
一、关于培训
这次培训虽然仓促,但准备工作还是做的很好的。最大的意外是讲课老师一个比一个厉害,是真正的业务精英,行家里手,都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扎实的基本功,没有水分和忽悠。终究是自己见识太浅薄,不知道真正的专家该有的水平,这次培训总算体会到什么是领导和领导的差距。毕竟在基层干过一年多,虽然久未接触相关业务,内容都还熟悉。老师理论结合实际,思路都能跟上,重点笔记也记得比较详细,结合课件,很多问题分析深入浅出,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二、关于西北宾馆
西北宾馆来过两次,都是培训。环境清幽,封闭独立的院子里有亭子和小花园。这次去正逢春光明媚,春花灿漫。一树树姹紫嫣红的花朵开的佷盛,绿叶繁茂青翠,我一向对绿叶繁花没有丝毫抵抗力,莫名的喜欢,由衷的亲近。除了来往的车辆较多,这儿观景住人都是极好的。自助餐品种丰富,清淡营养,各种汤水粥品都是我的最爱,尤其喜爱兰州特有的灰豆汤,入口感觉奇特,豆子软烂,汤汁爽口,吃的再多也能喝下一碗。印象很深的是上课时倒茶水的服务员,形象端庄大方,妆容一丝不苟,态度和服务都十分专业,让我想起韩剧里的酒店服务员,大概也不过如此。
三、关于西北书城
在兰州上过大学的同事经常提起西北书城,这差不多是兰州的一个标签。以前去过一次,印象十分模糊,只记得大而空旷,书自然多,人也多。只是这次去,明显感觉冷清了不少,也有席地而坐的老人和小孩,纸质书的质感是电子书替代不了的。经营范围和业务也拓展到了少儿艺术培训和周边商品,只是,同样的人流不多。一间名为消磨时光的书吧布置典雅,很有文艺气息,进去的时候没人,里面带咖啡和饮料,男服务员兀自擦着精致的器皿,既不热情也不冷漠,有种文艺男生的内敛羞涩。
四、关于农民巷
西北宾馆后门旁边的农民巷很有名,几乎每次来都有学员频繁提到。我沿街来回走了几次,除了发现一间挨一间风格类似的餐厅,没有任何特色,餐厅外墙贴了清一色的告示:非清真。餐饮都以川菜和火锅为主,恰恰是我最不喜欢的。不过选作一帮朋友聚会的地点还是不错的。去的那日正好遇到回民集体祭祖,交警封路,车辆禁行,我歪歪扭扭地骑了一辆共享单车,因把握不住车头方向,骑了短短一截路便作罢。
五、关于兰大
除了书城,我最爱去的地方便是大学校园。总觉得自己的大学莫名其妙地虚度了,没有丝毫痕迹的波澜不惊,回忆总是空白,充满遗憾,也许是潜意识里找补偿感,每去一个地方,总爱去那里的校园,感受围墙里的纯粹和安静。看着二十来岁的小女生和小男生们,默默涌起许多感慨,心里想着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若还在校园,一定会珍惜时间,会最大程度的努力学习锻炼提高,不留一丝遗憾。只是,我这个人,天性慢热,总是等到时过境迁才反应过来应该怎么样。
出了学校围墙门,便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城市,一道围墙,将两个世界隔开,围墙里面是单纯专注的学术和理论氛围,围墙外面是无尽的物欲和消费主义。学生每天穿过围墙大门进进出出,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间来回穿越,稍不留意就会分裂、迷失、沉沦。
短短一周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如人生,一回头、一转眼,故事便告一段落。时光,从不等人,生命,一刻不停的向前,孩子在长大,但愿自己,在成长,而不只是变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