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七/文
我习惯在便签里记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
自己喜欢的句子、一些突如其来的灵感、各式各样平台的账号密码、因某事触发的小感受等等...
总之,杂七杂八的都记,很繁乱很琐碎。
也正是因此,便签的数目非常多。这个数目已经多到我这个懒人,一个从买手机起就没删过短信的懒人,都觉得便签多到需要删一删了。
于是,我便准备把一些已经没有意义的便签删掉。在删的过程中,我忽然看到一句:
"下学期退社团。"
那是我在寒假写的一个便签,然后在寒假过后的下半学期一开学,我就把社团退掉了。
退社团的时候,社长问我理由,我随便拿了个借口搪塞了过去,说没时间。
其实,退社团哪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烦、没用,所以就不想待了。
尽管我确实在学习、兼职、公众号三者之间游走,时间不够充裕,但我清楚自己退部最根本的原因,确实是上面那个解释:烦、没用。
退部门这个决定,起初是由无数琐事堆砌起来后,在日积月累中,逐渐产生出的念头。而这个念头借着某些事情发酵,最终让我下定了退部的决心。
一篇推文的排版前前后后改了两周,大改不下几十次,小改更是数不胜数。但最让人抓狂的是执委学姐的理由:
“这排版总觉得哪里有些奇怪,再改改。”
她并没有指出排版的问题所在,让人针对性的去修正,而是以一个模糊不清、甚至带着强烈个人喜好色彩的理由,让我前后修改了无数次。
并且,在最终版定下之后,依然可以感受出她对排版的不满意,依然还是那个理由,“觉得奇怪。”
修改排版的那两周,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过程。
它已经让我心烦到,一听到消息提醒,就觉得暴躁,生怕是又要修改排版。所以,也是那个时候,我在便签里写下了那句话,“下学期退社团。”
后来,我便遵从自己内心,把社团给退了。没有社团的束缚后,我感觉很轻松,很自由。
不用去参加每周一次的例会,不用去参加社团心血来潮举办的聚会,最重要的是,不会被突如其来的琐事,扰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当然,退部门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可能是一次扩展人脉的机会、或者是一些常用的PS技能。但跟不会被琐事打扰起来,我觉得它值得。
我没兴趣在社团里去扩展人脉,守好自己的小圈子便知足;我不需要社团来教PS,我可以看书自己学。
对于我而言,可以灵活把控的时间,比社团能带给我的东西更重要,所以我不后悔。
其实,接触到的很多人,都是像我这样,怀揣着锻炼自己的心态加入社团,然后面对一堆琐碎无用的事情败下阵来,统统选择了退部门。
这是因为当加入社团一阵子之后,才会惊觉,它繁文缛节很多,而实质的锻炼很少,更多的是让人充当免费的劳动力。
好比学生会遇到任何活动,都会强制每个部门出几位观众。
比赛活动要去看、不感兴趣的讲座要去看、节日晚会要去看,运气不好还要出节目。
那些我都不感兴趣、对我来说也没有意义。
可是社团强制要求,如果不参与,便很容易被扣上活动不积极的帽子,甚至还会被社团前辈明里暗里的指责几番。
而一到社团举办活动,表面上是锻炼,实质上就是拉人去充当免费的劳动力。贴各式各样的标语、搬运各种器材、在食堂门口卖力宣传、发传单...
但社团的前辈总喜欢说,“我们也是从琐碎中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毕竟能力的锻炼,是一个从基础到深入的过程。
可等逐一抽丝剥茧后,这个理由要成立,要以付出与收获相匹配作为基础。而在社团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已经远远大于它给能力带来的锻炼程度。
就拿我曾经参加的新媒体部门而言,它能让人学会基本的推文流程、后台操作规则、文字图片编排时的注意事项,但它需要付出很多零碎的课余时间,并可能会随时打断自己的时间安排、活动时要充当免费的劳动力、参加一系列的联谊、部门里一月一次的聚会等等。
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学着去发布一篇推文实在。就在社团所学习的那些技能,在电脑前自己琢磨一天,就可以基本掌握。
既然有一个高效的选择,便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在无用的琐事上。
社团最大的问题,或许就是它的低效。
因为它的人数十分庞大、牵扯到太多的细枝末节,又想要彰显严谨性,哪怕是再小的活动,都要动用上百个人力。难免使得大部分人牺牲时间,去做一些无用的琐事。
而更关键的事,社团常常会让人陷入虚假忙碌的充实感里,使得人心安理得,却毫无用处。
当然凡事都没有绝对,社团自然也有它自身的优点。但是综合各方面对比,社团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想要锻炼能力,选择创行创业等组织,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选择支教、志愿者组织,它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最后,
社团有它自身的意义,这是无法否定的。
但大多数社团总是形式大于实质,以至于效率低下,这同样也是事实。
如果想锻炼能力,还是建议针对性强一点的组织,会提供更多的实质帮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