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希的雷姆姐妹俩的二次元挂画终于到了。再挂上这副画,整个家基本就是二次元的世界了。我们很兴奋的找了一个位置,要把它挂到墙上。
在我衡量两个角度高低的时候,让她帮我扶画。我看他很用心地专注地扶着,可是不小心就出溜掉了。我瞅了她一眼,说:好好扶助了,一掉就不准了,会挂歪的。
尚希很严肃的说:好!然后特别努力的使劲儿的按着这个画,结果又打滑了。害得我两次都没弄的准。
我跟她说:你别使那么大的劲儿,轻轻的握着就可以了。似乎她没有动,也没明白为啥让认真点,还能不使劲儿这么矛盾。
最后我们当然还是把画挂上去了。可是对于这个问题,看她没有懂这件事情,我还是耿耿于怀。我在想,我要如何让她能够体会到这个原理呢。我说的再对,她接收不到也是无效的呀。
于是我想起来前几年在网上流传的一段很经典的话,说男人就像沙子一样,你用手握的越紧,它流的越快,你松松垮垮的握着反而流的慢一些甚至不会流出去了。
于是我想到一个好主意,带着尚希去找沙子,让她用手去感觉一下,当使劲握着沙子的时候,沙子是怎样反应的。当轻轻的握一把沙子的时候,沙子又是怎样的状态。结果事实证明,越用力,越容易从指缝间流走。
更有意思的是,回来我们洗手的时候,尚希很惊喜的对我说:妈妈你看,你看这块香皂,我用力一挤,嗖的一下就挤出去了,就跑掉了。假如我轻轻的握着,就很安全。这是不是一理通百理明啊?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用香皂也可以做实验呢?我很惊喜的说。
尚希说:妈妈,其实对孩子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太紧了,孩子就会受不了。比如我同桌,每次考试成绩下来,他都会特别担心,因为回家又要抄写卷子,又要被骂,他都很无奈,很想离家出走呢,就跟这个沙子和香皂是一样的。
我很意外的点点头,用很肯定的语气说:你分析的太有道理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道理的世界,每个爸爸妈妈都那么会讲道理。可是每个人实际接受信息却是靠我们的感觉系统的。
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了什么?活到如今,记忆最清楚的,还是父母是如何活着,是怎样的状态,他们做了什么。并不是他们每天唠叨的什么,对吗?
还有很多家长说,他们从小就在跟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很多痛苦和经历,他们不想让孩子重复他们的命运。你看,无论我们的父母的榜样作用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的,可是他们的状态都是我们今天养育儿女的原动力,而不是当初他们教育我们的每一句话。
研究表明,只有大约5%的人生学习是来自教诲的,我们所能记住的95%以上的内容都来自家庭与社会的互动。所以体验式学习,远比有道理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生活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是孩子的榜样。
多体验,多感知,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