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低质量的恋爱比单身更可怕
《余生很长,何必慌张》是著者林熙的作品,作者表达了二十岁的时候,我们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心里怀着梦想,眼里揣着希望,去总是分不清眼前的路,该走哪一条,辨不明身边的人,会伴我走多久。于是慌张、彷徨、焦虑,学会迎合别人,放低底线,但亲爱的,前路漫漫,风景很美,鸟语花香,而你正值春光,你需要知道,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而是善待自己。爱自己,世界也会更爱你。
朋友小暖今年29岁了,单身。
她说比起职场上的挫折,她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每逢亲朋好友聚会,彷佛全世界的人都替她操碎了心,催她赶紧找对象嫁人。
看你时流露出来的同情,似乎你就是一个身患绝症快要死的人。小暖笑了笑说,我这么讲一点都不夸张。
这些年,小暖为了不论落成“剩女”,马不停地相亲,从25岁一直相到了29岁,也曾强迫过自己和条件不错的几个异性交往。
别人都说谈恋爱是女人最幸福的那段时光,可是对她而言,连和对方牵个手吃个饭看个电影都苦不堪言,她盼着精彩的电影尽快结束,希望吃饭的时候不必绞尽脑汁地挽回一次次冷场,还要企图说服自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要来得好。
但是不断滋生出来的压力和翻江倒海般的厌恶有是怎么回事呢?反倒是下了班,独自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才体会到真正的轻松。
是的,她很想恢复单身。可是每次她这么想的时候,别人总是会斩钉截铁地告诉她,甭管有没有爱情,其实结了婚都一个样,过着材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只图老了能互相给彼此做个伴。
小暖说,第一次从别人嘴里听到婚姻竟然是这么无趣。既然结婚已经是搭伙过日子了, 难道谈恋爱还要委屈自己和一个无趣的人交往吗?
没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冷冷淡淡的两个人只是为了在适婚的年龄,解决一桩周围人都着急的婚事,这和一场普通的交易有什么区别?
是啊,很多人都因为自己“单身”而焦虑,怕身边的人都结婚了,剩下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没人陪,可是当你真的选择去将就了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两个人在一起没话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除了自身寂寞以外,还要承受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孤独感。
都说谈恋爱能包治百病,可有的人却偏偏落下一身疾病。
变得敏感,怀疑,猜忌,活得像个到处扎人的刺猬。
敏敏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说她的几段恋情都开始得很突然,原本只是因为无聊就随便谈了个恋爱,等牵了手,接了吻,上了床以后似乎一切都变了。
有些人变得一个月只能碰一次面,大多时间都是隔着屏幕在谈恋爱;有些人只有在深夜的时候约她出来开房,其他时间都是各玩各的;有些人直男癌的思想很严重,你要稍微不顺从他的心意,他就会对你语言攻击。
敏敏说,其实最初想要的也只是陪伴而已,但后来所受到的痛苦却是翻倍的。
一段盲目的爱情,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就像很多人即便交往的时间不长,但是所受的影响却是终身的,不只是那些浪费掉的青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摧残。
所以啊,为什么要随随便便地去谈一场恋爱,为什么要去讲究一段低质量地感情,为什么要一次次地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去弄哭自己?
到头来得到了什么,一段糟心地往事?还是没有这段经历你会比现在活得更好。
姑娘啊,比单身更可怕地是你就此失去了爱的能力。
有人会问我:林熙,你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吗。
说实话,有。特别是在酒醒的清晨,被巨大地空虚感侵蚀;在失恋的晚上,孤独地对着电脑敲下每一个矫情地字眼;在人来人往的路上,因为害怕被人群包围而迅速地抽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寂寞,所以我们才会想要人陪,想要被人爱。
世界纷纷扰扰,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我们难免会累,会很想躲进一个人的怀里,让他为你挡风遮雨。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可是你要明白孤独是常态,我们真的没必要把自己的每时每刻都交给朋友,交给恋人。
你要学会和自己独处,学会和自己对话,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加独立。
单身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单身其实一点都不可怕。
朋友说,他经常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学画画,一个人去外面旅游,一个人去酒吧开了卡座,请上三五个好友喝酒。
一个人无牵无挂,不用攒够了失望再一身伤地离开,你可以偶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喜欢就留下来聊几句,不喜欢就告个别继续走。
也许别人会觉得你寂寞,你孤独。但时间久了,你就习惯了,觉得这样挺好,没有那么多纷纷扰扰,有的只是淡淡的小确幸。
每个人都会期待爱情,期待那个心目中的他向你走来。只是有时候爱情奢侈得像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
单身怎么了,没结婚又有问题吗?没有,这些都只是世俗给你制造得假象。
你真的没必要去将就,去妥协,去复制一份大众版的人生。
可怕的永远不是你还单身,而是你的人生贫瘠而无趣。